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 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 本文题为“陋室铭”,文中又强调“斯是陋室”,而结尾处作者却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前后是否矛盾?


              (3) 文段(二)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 2.

              钟情向日葵 王本道

              ①立秋过后,下午四五点钟的阳光就开始零落稀疏起来,风透过窗纱送来阵阵隐约的凉意。隔着宽大的窗户,几株向日葵正在院子里挺拔而婀娜地闪烁着灼人的金黄,不经意抬头,也是满眼可以欣赏的风景。

              ②自从搬进这个院落,每年都要在窗前栽下几株向日葵,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向日葵度过了十几个春秋。

              ③在这段漫长而又真实的日子里,向日葵与我虽相对无言,彼此间却似乎已经形成一种神秘的默契。骄阳下巍巍然如华盖蔽日,酷暑中郁郁葱葱、生机勃发,窗口作画框,我每天享受着它们带来的恬静与清凉,纵有多少困顿与烦恼都如云烟尽消。

               ④向日葵是自幼就熟知的,但在很长的时日里,却对它熟视无睹,直到1968年下乡“插队”。插队的乡村地处辽南山区,我和其它五位男女同学同住在生产队长刘大爷家里。我们住的几间屋子的窗前,每年入夏以后就会有几株向日葵渐渐长开,宽大的叶子衬着金黄色的花盘——那是刘大爷精心替我们种下的。一株株向日葵,傲然挺立,光彩灼灼,流溢着农家生活的芬芳!

              ⑤插队三年,其实是一段孤独寂寞的时光,但窗前的向日葵减轻了我的苦闷。春天它似乎比所有花都显得沉稳,当各色春花相继绽开,漫山遍野花姿妖娆时,向日葵尚在默默地伸展着修长的枝干,滋润着硕大的叶片,悄悄然,不喧哗。直至入夏,它才渐渐孕育起圆圆的蓓蕾。从蓓蕾到绽出花瓣,又要相当时日。直到盛夏,一朵朵灿烂耀眼的金色葵花才圆满地绽开。向日葵的花期极长,从盛夏开到中秋,疏密有致的金色花瓣,宽大肥厚的心形叶片,与阳光同在。黄绿色的花盘中,细嫩如绒毛的花蕊似一个个柔软细腻的小生命,静静地享受着阳光的哺育。

              ⑥生长在我居所窗口的向日葵,让我一扫躁动而心情亮丽,雨中的向日葵则更让我心境舒朗。北方的盛夏,常常是一片乌云从天边掠过,接着便化作暴雨倾盆,众多娇嫩的花被“零落成泥碾作尘”,向日葵在雨中却能优雅地“伸出手掌”承接甘露,忘我地陶醉其中。风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叶片被雨水洗得发亮,安详而静美。这中间,有一种蓬勃朝气在潜滋暗长。

              ⑦年事渐长,阅历渐多,我在祖国的其它地方也发现了向日葵,仿佛你特别期盼某种事物时,就更容易让它从迷蒙的背景中凸现出来,更容易发现。到处都有它,一株,几株,一片……流动的光影和灿烂的色彩总让我神驰心醉。在东北和西北的广袤疆土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葵花田,似火的光影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倏忽让我想到身穿草绿色军装的士兵方阵,神采奕奕,时刻准备听从祖国的召唤。

              ⑧当年梵高画向日葵不知是蕴藏了怎样的思考玄机,但是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让我解读向日葵的生命奥秘时,愈加景仰它执著于太阳的精神,崇尚它安详静美而又雄姿英发的生机!

              ⑨有人说,“美是邂逅所得”。无论是对一个人或是一样东西,只有先入了心,才能真正入眼,“一见钟情”也因此而产生。从儿时对向日葵的熟视无睹,及至青年时代对向日葵的钟爱,邂逅美丽毋宁说是邂逅了热爱美丽的心灵线索。如今,许多人放逐宁静,四处寻找富裕而热闹的日子,农家院落里的向日葵也少觅踪影,而生活在城市丛林之中,我又时而为眼前的日新月异欢欣,时而渴望一个宁静的去处,便愈加在意窗前那点金色的葵花。

              ⑩每年照例栽下几株,只愿让自己的内心也长满宁静的向日葵,如原野,可诗意生存,淡泊写作。

              (1) 我钟情于向日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 第②段中“年复一年,我已同 我的 向日葵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一句中加下划线的“我的”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文章第⑤段与第⑥段都写了向日葵对“我”心情的影响,角度有什么不同?

              (4) 第⑨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 在生活中,几乎各种花都有对应的“花语”。请你结合选文,参照下面栀子花、莲花的“花语”,给向日葵写一段“花语”。(不要求句式完全相同,40字左右)

              栀子花:喜欢此花的你有感恩图报之心,以真诚待人,只要别人对你有少许和善,你便报以全新的感激。

              莲花:喜欢此花的你是个谦谦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面对繁杂的尘世,往往能保持高洁的情操。

              向日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①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②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③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④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⑤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⑥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⑦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 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⑧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 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该句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加下划线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母亲的菊花

              (1)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2)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我说:“妈,拍张照片吧。”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没敢再说话。

              (3)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4)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5)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A】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6)【B】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时光一天天地流走,篱下那些菊花的花蕾却探出嫩绿的头,有些还鼓胀开来,咧开惊喜的小嘴。母亲注视着菊花,眼中的笑意越发深了。如果说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种惩罚的话,那么我想也许会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等待花开,等待美丽的绽放。一日晨起,我没有看见母亲,推门出外,却见母亲站在篱旁,两朵菊花早吐露开来,黄灿灿的像两张嗔喜的笑脸。以后的几天里,我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因为随时都会有惊喜撞进我们眼中。

              (7)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替我拍张照吧。”我默默地拿起相机陪母亲走了出去。在秋天的阳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详,细长蜷曲的花瓣里涌动着一个个金黄的漩涡。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______________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常常捧着那张照片端详,脸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8)篱下的菊花到底输给了时间,次第在枝头萎谢了。当最后一朵美丽也在时光中老去,我惊讶地发现那么多的黄花竟没有一朵从枝头落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正如母亲对父亲的深情。

              (9)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


              (1) 下面表格梳理了 2-4 段母亲对拍照这件事的态度变化,请补写空白处的内容。


              季节

              景物

              母亲的内心情感

              母亲对于拍照的语言

              母亲对照相

               

               

               

              描写

              的态度

               

               

               

               

               

              开春

              竹鞭节节

              眉目有些开朗复暗淡,难

              “等等吧”

              (1)

               

              飙升

              解思念父亲的郁结心绪

               

               

               

               

               

               

               

              仲夏时节

              麦地金黄

              (2)

              “再等等吧”

              推脱

               

              丰收在望

               

               

               

               

               

               

               

               

              秋天

              (3)

              眉宇间隐约着几分喜气,

              “再等几天,给我拍张

              (4)

               

               

              注视菊花笑意越发深,等

              照吧 ”“ 那菊花该开

               

               

               

              待菊开

              了,……你就给我照张

               

               

               

               

              相”“替我照张相吧”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母亲的菊花”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按照要求,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 A、B 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第⑤段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第⑦段写道:“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我赶紧按下快门”请根据上下文描写母亲此时的神态。

              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                          ______,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

              (6) 说说对于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 阿长来问《山海经》,而“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4) “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没有直接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 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 6.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

              【注释】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yōu):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心之          乐:____________(2) 日光下      澈:____________

              (3)潭中鱼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4) 将何而非病 往:____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在政治上有一些失意,但其心态却完全不同,请根据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 品读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子,其中具体指什么事件?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那时那地”分别指什么?“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又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二)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 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 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1) 第⑤段中“我”为什么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

              (2) 在文中作者为什么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

              (3) 概括文中的几个美丽的谎言(要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4) 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9.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⑴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⑵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⑶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⑷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⑸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⑹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⑺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⑻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⑼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⑽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⑾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⑿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⒀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⒁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⒂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⒃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⒄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⒅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2)请赏析第9段画横线的句子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3)细读选文17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4)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 10.

              爱的阳光

              ① 山的深处有一片林子,林子的深处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旁边一间小屋的深处,有忧郁的她。

              ② 这几间小屋是这个贫困山村唯一的学校,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没有人愿意到这个鬼地方来,而她来了。而且是主动要求来的。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这曾是她的梦想。

              ③ 然而此刻,她却躺在这间有些阴暗、潮湿的小屋的角落,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两天了,不上课,也不吃喝。秀丽的脸庞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也变得黯然神伤。

              ④ 现实,像山一样压着她。

              ⑤ 她感到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的遥远,离开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校园。她觉得十分孤单、失落。而这并不是造成她躺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手中的那封信。信纸上有斑斑泪痕。的确,那封信她不知看了多少遍。看一遍,她就流一次泪。他说,他非常爱她,希望她能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否则……他的口气很坚决。带有点“最后通牒”的味道。

              ⑥ 而她,也深爱着他。她实在想不出,失去了他,自己还有什么。然而,她渐渐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那一双双无邪的充满渴望的眼睛。她知道,他们真的需要她。

              ⑦ 她觉得,从未有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令她痛苦、不安。久久难以决断。她知道,此刻,林子外阳光明媚。只要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然而她又觉得那条小路那么充满诱惑。她自已也承认。有好几次,她都动了心。

              ⑧ 她真的有点动心了……

              ⑨ 忽然,一片阳光从窗外飞了进来,划过她的眼晴,轻轻地落在她的胸前荧荧地涌动。像一朵风中盛开的雪莲花。一股暖流涌遍她的全身,心也仿佛被照得异常明亮。

              ⑩ 她惊讶地朝窗外望去。窗口,那个叫娟的小女孩,她的学生,班长,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阳光从镜子源源不断地飞向她。娟红着脸说:“老师,我们给你送阳光来了。”

              (11) 她顿时明白了什么。阳光要到达这间小屋,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走下床来,打开了门。

              (12) 她看见,门外的那条林间小路上,每隔几步便站着她的一个学生,他们手里都拿着一面镜子,圆的、方的或破的。形状各异,正进行看一场阳光的接力。阳光在镜子与镜子间传递,最后来到她的面前。

              (13) 她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感动.像初恋一般。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巳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她的灵魂,井将改变她的一生。

              (14) 她凝望着孩子们。孩子们也凝望着她。他们发现,老师美丽的大眼睛里噙满泪水。

              (15) 蓦地,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上空回荡。

              (16 “同学们,上课啦!”


              (1) 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别在下面括号里补填词语,概括出选文中“她“的心理变化过程。

              忧郁——( )——( )——欢乐


              (3) “她”为什么会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

              品析下面句子中“阳光”的不同含义。

              (1)但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上空回荡。”请具体说说“她”和孩子们的笑有什么不同含义。

              “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以“爱的阳光”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