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温暖的酸汤面

              王世虎

                     那天,像往常一样,因为看书太投入,走出校门口的时候,已经夜里十点多了。我只感到肚子疼痛得厉害,这才想起来,自己连晚饭都没吃。这段时间总是这样,因为落下的功课太多,我只能强迫自己每天死啃书本几个小时。 离宿舍还有一段程路,街上已是一片漆黑和沉寂。看来只能回去泡方便面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步往前挪动。 忽然,前面一盏昏黄的灯光吸引了我。我惊喜——还有一个小吃摊没打烊,一对中年夫妇正坐在那里悠闲地聊天。 我就像一个饿狼似的扑了过去:“老板,还有吃的吗?”    “有呢,正宗的酸汤面。”女人笑着说。    “快给我上一大碗。”我已是迫不及待。      真是人间美味啊!面做得真好吃,完全手工的,汤料也不错,醇香,酸而不腻。我吃得是满头大汗,女人不停地劝          我:“不要急,慢点吃。”      末了,我问:“你们明晚还出来吗?”      夫妇俩显然吃了一惊,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女人爽朗地笑:“好啊!”      第二天晚上,我果真又遇见了他们。夫妇俩像事先准备好了一样招待我,让我受宠若惊。此后每天晚上,我都能吃到热乎乎香喷喷的酸汤面。因为那个时段的顾客不是很多,有时我也和他们闲聊一会儿。 渐渐地,我知道了,夫妇俩是从湖南的乡下来的,女儿在这所大学念大四,因为要考研,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复习。他们心疼女儿,便不辞辛苦南下照顾女儿。白天,他们做一些小生意,晚上便出来卖小吃,一边赚些生活费用,一边等女儿出来后给她做一碗热乎乎的面。我在心里庆幸:自己的运气可真好,遇见了这等好事情! 转眼间,便到年底了。这天晚上,我照例从自习室出来,忽然,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拦住了我,问道:“你就是那个每天去吃酸汤面的男生吗?”       我点点头。看来,她就是中年夫妇的女儿了。    “同学,我求求你了,不要再这么晚去了,可以吗?”她激动地说,“我妈有风湿病,受不了寒的。” 我一脸疑惑:“我……”    “你知道吗?我爸妈是为了我才出来摆摊受苦的。上个星期,我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了,可他们因为你还继续那么晚出来做生意……算我求你了,饶了我妈,可以吗?”女生几近乞求地说。 我这才豁然醒悟——原来,女孩上个星期就考完试了,可她父母却为了我,而白白多受冻了一个星期。 我夺门而出,大步流星地跑了出去。 老远,我又看见了那盏昏黄的灯光。中年夫妇正守候在那里,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是那么冰冷。    “哟,今天怎么这么早放学啊!”看见我来,男人忙揭开锅开始下面。    “叔叔,您别做了。”我拦住他,激动地说,“叔叔阿姨,我都知道了……感谢您们这些日子对我的照顾和关心,让我有了家的温暖,您们的酸汤面很好吃,比我妈做得都好……谢谢你们!可是我不能再让你们为了我受苦了。” 女人刚想解释什么,忽然看见了后面的女儿。她沉默了半晌,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都是离家在外的孩子,做爸妈的哪能不心疼呢?”       一句话,只有这一句话,凛冽的寒风中,我良久无语,已是泪流满面。       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西安一所重点大学。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见了多么大的挫折和困难,我都没有轻言放弃过,因为那碗温暖的酸汤面,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爱、坚强和勇敢!
              (1) 

              请用文中词语,将“我”的情感变化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4分)


              惊喜→_________→_________→醒悟→_________→_________





              (2) 

              划线部分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品析语言。(每小题2分,共4分)


              A.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是那么冰冷。老远,我又看见了那盏昏黄的灯光。(从描写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一句话,只有这一句话,凛冽的寒风中,我良久无语,已是泪流满面。(从加横线词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关于本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在写实中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 3.

              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1) 文中画线句“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请用第一人称,以父亲的口吻描写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篇文章在材料选择、语言表达、形象刻画、情感体现等方面都有亮点,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赏析时请避开文中画线句;②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这首词的下阙运用的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和杰出代表,《诗余图谱》中说:“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这首词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词的豪放?

            • 5.

              别把我当陌生人

              ⑴“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⑵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⑶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⑷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机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⑸“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⑹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⑺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⑻“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⑼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⑽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 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⑾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⑿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⒀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 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         )→想给孩子零食时,(       )→快到终点站时,(           )→ 与小姑娘分手时,(            )。

              (2) 文中第⑼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

              (3) 结合语境,品析词句。

              ①那颗荔枝,我一直在手里,舍不得吃。(品味带横线的词)

              ②“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赏析句子)

              (4) 请说说本文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 文章的题目“别把我当陌生人”你是怎样理解的?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

            • 6.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  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略有改动)

              (1) 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3分)

                                                                                            

              (2) 按要求品味语言。(6分)

              (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3分)

                                                                                           

              (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3)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自然段的作用。(4分)

                                                                                           

              (4) “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 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4分)

                                                                                           

            • 7.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儋(dān):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②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③邑: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而以花开一年比衬,流露出别后近况萧索的感慨。

              B.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

              C.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诗人既想辞官归隐又觉得自己未尽职责,处境进退两难。

              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李儋的问候和对他来访的感激。

            • 8.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句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表现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B.“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他人。
              C.诗人虽看似闲适,却没有忘情国事,丧失信心,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相吻合,于是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D.这首七绝结构严谨,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 9.

              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注释】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 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        ”是“中秋”,“        ”是“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
              (2) 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 10.

              敲 门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②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也没有太多的事,就是每天记得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好及时处置。之所以选择了他,除了他是个热心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

              ③社区找到他,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他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他会让儿子敲,儿子已经学会了他敲门的方法,“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摸摸儿子的脑袋,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幸亏只是虚惊一场。还有一次,中午,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今天这孩子难道没上班,怎么这时候来敲门啊。喜颠颠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⑤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梯洞口响起。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影在草木间嬉戏跳跃静谧而美好。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这么巧,有什么事情。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十一点多,他们一家回家。在楼梯洞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一早再来敲门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却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什么事了,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梯洞里的声音,就想着是不是你们回来了,所以赶紧又上来看看。看到你们没事,我就放心了。

              ⑩“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答应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本文表达了什么主题?请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平日骑驴上朝或外出。他对驴子很喜欢,每天上朝回家,亲自为驴子喂料并经常照看。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夫妻自然非常高兴。但这个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可杨翥是朝廷大官,这家人也不敢向杨翥说这个事。眼看那孩子一听到驴子叫就哭,饮食也明显减少,父母最后还是把这件事和杨翥说了。杨翥听后二话没说,随即就把自己的驴子卖了,从此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杨翥的仁爱善行得到时人的交口称赞,成为后世处理邻里关系的典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