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接受帮助是成长的便捷之路。②玉不琢,不成器。③    是金子,    要经过开采、筛洗、熔炼、提纯,才能闪闪发光。④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就好像       的过程。⑤想成长得好,就要接受老师、家长、同伴的帮助。⑥哪些帮助你的人就想好的玉石工匠,用他们的智慧呵护你的成长之路。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请给第③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写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陋石变美玉                         B金子发出光芒

            • 2.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阅读下面的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绵绵。

            • 3. 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乡 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的树,

              永不老去。

              (1)朗诵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的诗句标明停顿。(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

              故 乡 的 歌 是 一 支 清 远 的 笛

              (2)请根据开头两句诗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仿写一句。

              (3)有同学搜集了一些关于“乡愁”的诗句,你最喜欢下面三句中哪一句?请挑选出来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4)中国的天文专家曾观测到一次月全食现象,当时,中国天气晴朗的地区都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挂夜空的美丽景观。“月”自古以来就让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2016年1月26日下午三点,谯城中学“天文社”打算召开一次“神秘的月全食”专题活动,请你写一则通知,通知所有成员准时到达多媒体教室并提前准备好发言稿。(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具体。)

            • 4.

                  冯骥才
                 ①今日进入端午假日,醒来很早,起身坐在我的“心居”,身闲气舒,意定神足。我这心居,不是斋号,乃是在阳台一角搭个棚屋,屋里屋外栽些花草藤蔓,屋间放置老家的绿茶、好吃的零食、有弹性的藤椅和心爱的木狮铁佛陶罐石砚等。这是一己的私人角落。平日在外边跑累了,回来坐在这里聚聚气力,抑或有什么未了的思考,便到这里舒展一下脑袋里的翅膀。
                 ②今日,我特意在那个木雕花架上挂了几件艳丽五彩的小物件——丝线粽子。这种端午特有的吉祥小品,给花架上青翠又蓬松的蜈蚣草一衬,端午的气息油然而生。其实,过这种古老的节日,不必太刻意表达什么深刻的精神内涵,随性而自然地享受一下传统情味就是了。
                 ③小雨从昨晚就来到我的城市里,此刻依旧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点,却见屋外边绿叶被雨点敲得一动一动。
                 ④眼瞧着这优美地悬垂着的丝线粽子,悠悠地想起一件相关的老事:
                 ⑤念小学的时候,每逢端午佳节,都是班上同学们缠丝线粽子的一次热潮。大家先用硬纸叠成小小的粽子壳,然后使五彩丝线一道道缠起来,缠的过程中不断改变颜色,最后缠成一个个五彩纷呈却各不相同的小粽子来。这原本是课堂上老师教的一种节日手工,由于大家喜爱,课间休息时也缠,下课后不回家还缠。丝线粽子最大的魅力是,颜色完全任由自己搭配,所以每个人都想缠出一个特别又好看的丝线粽子,向别人显摆。于是,弄得教室满地都是彩色线头,做卫生可就费劲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线头一扫全绕在扫帚上,得使好大劲才能摘干净。
                  ⑥缠粽子的丝线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那时代母亲们在家都做针线,各色丝线家家都有,关键看谁配色好,想法出奇。
                  ⑦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徐又芳——那时的孩子名字都是三个字,大概与家族的字辈有关。记得她个子高,短发,衣着很旧,据说她家里穷,家里没有好看的丝线,就从地上拾别人扔的线头来缠,可是她心细手巧,虽然拾的线头很短,但缠出的粽子反而色彩十分复杂和丰富,斑斓又精细,超过了所有的人。我向她借一个拿回家给母亲看,母亲也连连称赞说,这种缠法要每缠一道线换一个颜色,太难了。我说她的线都很短,只能缠一道,因为她的线是从地上拾的。母亲说,这孩子太可怜了,便用一个木线轴缠了各色的丝线,叫我带给她。
                 ⑧要命的是那时我太不懂事。丰子恺说:“孩子的目光是直线的。”其实孩子的一切都是直线的。转天我到班上,把线轴给她,真心对她说:“我母亲说你太可怜了,叫我把这线给你。”
                 ⑨我以为她会高兴,谁料她脸色立刻变得很不好看,只说一句:“我不要!”似乎很生气,转身就走,从此便不大搭理我了,一直到小学毕业各自东西,以后再没有见到她。这个带着对我的误解却无法接受我歉意的女孩如今在哪里?
                 ⑩我当时不明白她何以会那样气愤,后来明白了:别人的自尊是决不能伤害的。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伤人自尊,那会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⑪这事过了差不多六十年。虽然平时不会记起,但每逢端午悬挂丝线粽子时都会想起来。原来它深深地记在我的端午的情结里,一年一度提醒着我。
                 ⑫写到此处,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外边的朱花碧草像洗过澡一样鲜亮。

              (1) ①到③段描述了端午假日的三个生活场景,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每空4个字)

              晨起独坐心居:    ①    

              悬挂丝线粽子:    ②    

              细看雨敲绿叶:    ③   

              (2) 请结合全文赏析最后一段划线句子。

                                                                                                   

              (3) 情结,指深藏萦绕心底的感情。结合文章,说说作者“端午的情结”具体指什么。

                                                                                               

              (4) 当年“我”送徐又芳丝线原本是善意的举动,为什么却对她造成了伤害?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从中获得的启示。(不超过150字)
                                                                                                 
            • 5.

              ①艾草生长周期长,蒿草生长周期短。

              ②艾草和蒿草最大的区别,就是生长期、高度、茎的颜色、叶面形态和气味等。

              ③从高度上来说,艾草的主干比较粗壮,高度在80-250厘米之间;而蒿草就不同了,主干比较细小,长势最好的蒿草高度也只有10厘米左右。

              ④再往细处看,便是叶子的形态:艾草叶背面有白色绒毛,叶面宽而肥大;而蒿草叶的表面有白色绒毛,叶面小而狭长。

              ⑤通过气味就更容易辨别了:艾草散发出来的是特有的清香味,而大部分蒿草散发出来的是普通青草味。

              ⑥看细一些,艾草的茎部呈淡绿色,大部分蒿草的茎部呈暗红色。


              (1) 根据材料制作“艾草和蒿草特征对照表”,分别写清草名、对照项目,并精练填写相关内容。

              温馨提示:请使用黑色字迹笔。


              (2)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经过数十年研究,反复试验,发现从某一种特殊的蒿草中提取的青蒿索能够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一成就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有人根据屠呦呦的科研经历和科学成就拟了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补写出对联中的空白部分。

              上联:______苦心研究坚守,身许青蒿盼虐疾尽无;

              下联:千百次试验提炼萃取,________展中医奇效。

            • 6.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 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 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