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时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2.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 3.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感人至深。
            • 4.
              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没有抽象地表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描写之中。透过形象,使读者真切地感受诗人生活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B.全诗结构紧密:首节从描写入手,开门见山,点题;第二节叙述与描写结合,写群童抱走茅草时作者的心情,这是“承”;第三节,描写破屋遭雨,彻夜无眠的惨状,为下文议论蓄势已足,自然过渡到结尾;最后是全诗的高潮,抒发感情,表达愿望。
              C.此诗是歌行体。从用韵看,几乎每句押韵,一韵到底;从句式看,前两段均五句一段;从字数看,虽以七言为主,但杂以二言、九言,比较自由。较好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D.全诗语言准确生动有力:如“娇儿”一句,嗔怪中露出爱惜,用“恶卧”形容小孩的睡相也很传神;诗人用“雨脚”而不用“雨点”不仅准确,且生动地描写出雨大而不断的情状,“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安如山”等则音节宏亮,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 5.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释】①梦得:刘禹锡,字梦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禹锡任太子宾客分司,白居易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擎友更为心心相印了。②七十欠三年: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公元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67岁。 ③征:征引,指行酒令的动作。④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

              (1) 下面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诗题中的“闲饮”抒发了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表现了诗人的满足与兴奋之情。
              B.颔联使人想象到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的情景。
              C.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
              D.尾联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真挚热烈的情感,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均悲伤无法排解,同样想以酒解闷。
            • 6.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题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 下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2) 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长城谣》的作者是台湾女诗人席慕容,她的第一本诗集是《七里香》。
              B.现代诗歌的形式自由,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及和谐的音乐性。
              C.丰富的想象是现代诗歌的一大特点,现代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是象征。
              D.“五四运动”后,涌现很多出色的现代诗人,如艾青、冰心、郭沫若、徐志摩等。
            • 7.

              [甲]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①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②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③。
              西风瞥起云横度④,忽见东南天一柱⑤。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⑥。 

              [注释]①推山:把山推走,此写浮云遮山。《庄子﹒大宗师》:“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②常时:平时。③无觅处:遍寻不见。④瞥起:骤起。云横度:浮云横飞。⑤天一柱:天柱一根,即指青山。⑥住:在这里。                        

              对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词都描写了梦中的自然景色,前者为海天溟蒙的景象,后者为浮云遮青山的景色。
              B.甲词借与天帝的问答,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乙词借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
              C.甲词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
              D.两首词风格各异,甲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乙词明快疏朗,清新活泼。
            • 8.

               江上渔者①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②爱鲈鱼③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小、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捕鱼为生的人。 
              B.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C.次句写岸上来往的人,只想着鲈鱼的美味 。 
              D.后二句写捕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随意闲适。
            • 9.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变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列对《渔家傲》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写的是秋天到了,西北边塞地区的风景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衡阳地方的大雁都飞走了,周围边塞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同响起。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了边塞的苍凉壮阔的景色。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东汉大将军窦宪追击北匈奴的典故,表现出了战士们的报国激情。
              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 10.

              江楼月[]

              白居易(唐)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这是诗人写给好友元稹的一首赠答诗。元和四年(809)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离别正在京任翰林的诗人。诗人遂作七律《江楼月》与之。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诗人见月的伤别:月儿这样圆满,我与朋友却将要话别.
              B.颔联以“一宵”言“相亿”时间之长,以“潜”表深思的神态.
              C.颈联中的“谁料”进一层表现出“若知如此,就该早寄诗抒怀,免得尝望月幽思之苦”的含义;“正当”表现出诗人与元稹推心置腹的情谊.
              D.尾联以“共语”和“同悔”表示出双方思念的情思是样的深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