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提供的信息测算: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以上,2020年有可能接近45万亿或者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9分)

               

            • 2.

              (2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主席于2013 年10 月7 日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

              (1)某班结合上述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如果我国实现生态拐点,势必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请运用科学发展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知识谈谈你对此看法。(13 分)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回答,材料中“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发展”的做法有哪些危害性?(7 分)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中提出关于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的论述的重要意义。(9 分)

               

            • 3.

              (28分)2014年1月6日,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在合肥召开,会上指出,全省美好乡村中心村布点规划已编制完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驱动美好乡村

                  科技创新是驱动美好乡村建设的支撑。为此,安徽省委省政府以生态宜居、兴业富民为目标,作出了科技创新驱动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创造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土地流转,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在科技驱动下,美好乡村建设将成为城乡联动的载体、生态文明的窗口。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现实经济意义。(8分)

              保护传统村落

                  安徽城乡建设一体化、城镇化加快了安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安徽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安徽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正慢慢被人遗忘,江南玉米之乡的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凝聚着安徽人勤劳勇敢、敢为人先的安徽精神,是安徽人精神坐标,也是维系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纽带。安徽各地在中心村建设上规划上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彰显多样的乡村自然文化特色。

              (2)结合材料说明保护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享受美好乡村

                  美好安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安徽美,还要不断提升安徽人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安徽人是如何享受美好乡村提升审美素养的?(8分)

               

            • 4.

              在漫长的进化岁月里,大脑被深深地刻下了“光源来自上方”(想一想太阳)这样一个强大的假设。如下图,看起来,图1是5个凸起的按钮、1个凹陷的按钮;图2是1个凸起的按钮、5个凹陷的按钮。其实这是同一张图片,图1旋转180°就得到了图2。这表明

                              图1                                                                                                        图2

              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5.

              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对全国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是基于(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实践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存在性
              B.客观实在性
              C.运动
              D.主观能动性
            • 7.

              下列诗句与下边漫画《安全教育》(作者:夏明)所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


              A.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8.

              阅读下列材料

              2017年1月初召开的荆门市两会上,来自钟祥市的代表们就农田水利建设问题提出来不少议题:针对当前钟祥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频繁发生严重水、旱灾害的现状(2016年夏季两次水灾人们记忆犹新),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来抓。在水利建设问题方面特别需要解放思想,把严格加强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关注群众利益,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简述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特别需要人们解放思想的哲学依据。

            • 9. 曾经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的含义自然是指历史会受到当代主观意识的影响。然而现今,各类戏说历史的影视书籍风行,调侃、段子横飞。曾有网友盘点《三国演义》中的100个戏说历史的真面目,金庸的《鹿鼎记》也是戏说历史很好的例子。对此,有人提出: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由此可见

              ①世界具有客观物质性,历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要承认对待历史的主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③历史要立足实际,是时代精神的反应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历史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 10.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探索世界的角度看,该诗句所蕴涵的道理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物质是不依赖于入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