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分享经济是公众通过社会化网络平台,以分享各自所拥有的闲置资源的方式,来帮助其他有需求的人完成消费的模式。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 95万亿元,分享经济的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超过5亿。业内预计,未来5年我国分享经济增长年均将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占我国GDP的10%以上。资源的闲置与分配不均是分享经济兴起的根本原因。充分调动分散的闲置资源、集 中解决现有市场难以消化的巨大需求,成为一块值得挖掘的大金矿。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则是分享经济得以发展的现实因素。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供给与需求统一对接,降低了交易成本,让各类服务更加便宜、便捷。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支持分享经济发展的合理性。

            •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统计列表

              年份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1978年

              343.4元

              133.6元

              57.5%

              67.7%

              2002年

              7702.8元

              2475.6元

              37.7%

              46.2%

              2015年

              31195元

              11422元

               36.0%

              37.7%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然而我国目前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等待脱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要求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要把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引导人们以俭养德、以俭修身,使节俭节约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

              (1)结合材料一,请就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经济生活依据。




              (2)根据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评析观点“节俭是好事,消费是坏事”。

            • 3.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

                经济(新经济捎新的经济形态,以“互联网+”这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

              【材料一】新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没时间去逛街,可以在网上买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品,银行卡上的结余,可以随时转到理财账户;约朋友吃饭时,查查哪里有特色餐馆,有没有团购;要出行时,刷一眼地图看看路上堵不堵,然后再通过手机软件叫一辆专车来接你;按按手机可以网络挂号,省去了排队的烦恼……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新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的积极影响。




                 面向海洋,中国人意气风发;拥抱海洋,中国人昂首阔步;捍卫海洋,中国人坚如磐石。

              【材料二】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工程装备、海水利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是航运大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海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和平台;中国是造船大国,造船工业综合实力保持世界领先,为提高我国综合工业水平和海上运输、海洋矿产、海洋渔业、海上旅游、航海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是如何利用海洋助推经济发展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全面转型期。

              【材料三】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过去常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是从需求侧方面推动经济发展,但这几年供给端出了问题: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老百姓需求的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却难以满足,致使大量国内消费需求转向海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接续的重要抓手,是补齐民生短板、改善百姓消费的突破口。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我国当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W省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指标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值(元)

              8571.85

              15699

              2351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增长(℅)

              8.3

              8.1

              8.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值(元)

              3279.12

              5553.8

              8297.1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增长(℅)

              10

              9.5

              9.5

                 材料二 针对上述情况,W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等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分析材料二中W省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分别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我国居民消费正在升级换代,人们对高质量消费品的渴求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材料一有人发现,中国市场却成了“质量洼地”:国外买的篮球鞋穿一年还挺好,国内买的同款鞋穿两个月就坏了;在香港采购的内地生产的牛肉,口感比内地市场销售的要好很多;“中国造”的高档电饭煲,在国内市场却买不到;国外品牌的同款小汽车出现质量问题,全球召回时唯独“中国例外”……标准低或不够细致是其重要诱因,供给水平、监管方式等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材料二 2016年12月2日,国务院发布《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规划》指出,当前我国消费品标准和质量还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供需错配,消费品供给结构不合理,品牌竞争力不强,消费环境有待改善,国内消费信心不足造成消费外流。要组织开展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出口标准的比对工作,积极引进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动我国消费品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强消费品领域科技、专利、标准一体化研究,推动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调发展;增加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产品如绿色产品、智能消费品的标准供给,倡导工匠精神,推广精益制造,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

              (1)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务院发布《规划》推动我国由“质量    洼地”向“质量高地”转变的原因。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规划》的出台实施对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影响。

            • 6.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

                (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材料二:《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中国扩大消费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但目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必须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提高农民消费预期。                                             

              (1)试概括图表中的信息,并揭示图表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如何挖掘农村消费的潜力?

            • 8.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

                     项目

              年份

              城镇居民

              家庭人均收入

              农村居民

              家庭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1978年

              343.4元

              133.6元

              57.5%

              67.7%

              2002年

              7702.8元

              2475.6元

              37.7%

              46.2%

              2016年

              31264元

              18620元

              33.6%

              35.7%

              注:2016年,我国人均GDP约8567美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以上的增速。

                 说明材料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就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经济生活依据。

            • 9.

              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9. 39万亿元,同比增长51.2%。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源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国家的政策扶持。从未来前景看,电子商务因其成本低和方便快捷,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很多居民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电商发展的原因。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的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要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⑴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上述政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第一人力资源大国。到2014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8亿人。但是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据居世界首位。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提升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促进了更多科技型、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⑵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国家如何提高人才的积极性提出三点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