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

                经济(新经济捎新的经济形态,以“互联网+”这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

              【材料一】新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没时间去逛街,可以在网上买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品,银行卡上的结余,可以随时转到理财账户;约朋友吃饭时,查查哪里有特色餐馆,有没有团购;要出行时,刷一眼地图看看路上堵不堵,然后再通过手机软件叫一辆专车来接你;按按手机可以网络挂号,省去了排队的烦恼……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新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的积极影响。




                 面向海洋,中国人意气风发;拥抱海洋,中国人昂首阔步;捍卫海洋,中国人坚如磐石。

              【材料二】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工程装备、海水利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是航运大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海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和平台;中国是造船大国,造船工业综合实力保持世界领先,为提高我国综合工业水平和海上运输、海洋矿产、海洋渔业、海上旅游、航海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是如何利用海洋助推经济发展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全面转型期。

              【材料三】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过去常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是从需求侧方面推动经济发展,但这几年供给端出了问题: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老百姓需求的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却难以满足,致使大量国内消费需求转向海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接续的重要抓手,是补齐民生短板、改善百姓消费的突破口。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我国当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材料一:2010—2013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M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全面优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和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材料二中M省所采取的推进创新发展措施的依据。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9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专题会,国家发改委表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必须加快推选改革,解决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国有经济布局过宽、效率低下的问题。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开放竞争性业务、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等。通过改革建立了权责对等、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材料二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022亿,占总人口的16.1%,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随着老龄化加速发展,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日益加剧,解决老有所养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企业与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说明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意见的依据。
              (2)有人说,老有所养是政府的责任。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8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首次将“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顶层规划。

              表一               我国近四年发明专利申请情况表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7年1月19日发布最新公布数据)

               

              2013

              2014

              2015

              2016

              受理发明专利申请

              82.5万件

              92.8万件

              110.2万件

              133.9万件

              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

              26%

              12%

              18.7%

              21.5%

              注:2014年以来,我国对专利的保护水平、审查标准、条件进一步向国际靠拢,授权门槛提高了。2016年我国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件,日本为105件,韩国为96件,美国为39件。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却无法实现笔尖钢的自主生产呢?这个“圆珠笔之问”曾经考问着“中国制造”的水平。2017年1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对此,国人的反应却不一:有人“欢呼”,中国在圆珠笔头技术及生产方面取得的进步显示了我国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打破国外企业在这一行业的垄断局面,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中国工匠精神。也有人认为,圆珠笔的市场需求正逐年缩减,这一技术也不再是“高精尖”,因此笔头生产的技术很可能沦为“鸡肋”,而且,对圆珠笔行业的大力投入对于许多新兴科技领域来说,或许显得有些不公。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强调: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并要求各地方政府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确保我国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促使我国制造业发生深刻的改变,才能使我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制造业中成为“笑傲江湖”的强国。

              (1)先简要概述表一的经济信息;并思考对于中国在圆珠笔头技术上的进步,你是“欢呼派”,还是“鸡肋派”?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加以阐述。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如何在制造业“笑傲江湖”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 5.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

                (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 6.

               材料: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这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 7.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2014年,天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全面优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和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市政府所采取的推进创新发展措施的依据。

            • 8. 2016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  李克强指出,国家科学技术奖展示了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成果列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年度突破”榜首,我国多名许学家在国际科技大奖中折桂,因对青蒿素研究成果有重大贡献,曾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发明奖、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等多个奖项的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材料二  李克强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要使我国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紧依靠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新动能加快成长、化蛹成蝶,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涅槃,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就如何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 9.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互联网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2015年,“众创”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并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构建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2014年3月以来,我国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大批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创客”,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颠覆着传统的制造和消费模式,乃至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000余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全国近30万项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转移转化。

              依据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

            • 10.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互联网+”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最先被互联网改变的,是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服务环节,淘宝、微店、打车软件、P2P. 020等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  

              “互联网+”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新引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

              材料三 

              适应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近年来,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了包括《专利法》《商标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一大批法律法规。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不仅重视打击国内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还加大力度保护海外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和国家的相关经济权益。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能成为制造业新引擎的依据。(14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