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分享经济是公众通过社会化网络平台,以分享各自所拥有的闲置资源的方式,来帮助其他有需求的人完成消费的模式。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 95万亿元,分享经济的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超过5亿。业内预计,未来5年我国分享经济增长年均将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占我国GDP的10%以上。资源的闲置与分配不均是分享经济兴起的根本原因。充分调动分散的闲置资源、集 中解决现有市场难以消化的巨大需求,成为一块值得挖掘的大金矿。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则是分享经济得以发展的现实因素。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供给与需求统一对接,降低了交易成本,让各类服务更加便宜、便捷。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支持分享经济发展的合理性。

            •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统计列表

              年份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1978年

              343.4元

              133.6元

              57.5%

              67.7%

              2002年

              7702.8元

              2475.6元

              37.7%

              46.2%

              2015年

              31195元

              11422元

               36.0%

              37.7%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然而我国目前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等待脱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要求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要把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引导人们以俭养德、以俭修身,使节俭节约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

              (1)结合材料一,请就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经济生活依据。




              (2)根据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评析观点“节俭是好事,消费是坏事”。

            • 3.

              据统计,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提供70万个就业岗位;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吸纳150多万人就业;我国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从1996年的7400多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1.2亿多人;2002年,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这一系列政策将在3年内创造1300万个就业岗位。结合上述材料,应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你认为应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 4.

              某校组织了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社区劳动力现状:现在有劳动力2038人, 3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155人;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450人,其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180人,约占45%;初级工及无技术等级的人员 315人,约占70%。实现再就业情况:就业企业中到个体和私营经济206人,到集体企业94人,其他20人;就业领域:工厂92人,服务业228人。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就业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假设你是当地政府的顾问。请运用所需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 5.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账单”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政府是怎样完成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账单”的

            • 6.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65万人,相比2015年749万毕业生人数,增长1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和劳动者的角度,分别就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7.

              就业是民生之本。某中学高一(5)班同学们就这一话题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

            • 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材料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2)运用政党和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 9.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

                (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 10.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互联网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2015年,“众创”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并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构建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2014年3月以来,我国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大批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创客”,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颠覆着传统的制造和消费模式,乃至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000余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全国近30万项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转移转化。

              依据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