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中美日信息消费状况(单位:美元)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信息消费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设施政策不健全、行业壁垒严重、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亟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材料二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互联网新兴媒体建设,实施网络文化信息内容建设。但当前互联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严重侵害了公民切身利益,也严重扰乱网络公共秩序,直接危害社会稳定,广大群众强烈呼吁整治网络乱象。为回应群众关切,公安部根据广大人民群众举报的线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1)材料一中的图蕴含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中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发展信息消费。(1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全国公安机关为什么要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12分) 

               

            • 2.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我国中央企业运行情况(单位:亿元)

              注:2012年我国中央企业(包括中央管理企业和部门所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60558.5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045.4亿元。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应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材料三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H省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个月内,省政府认真制定国企改革方案,并组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研讨、论证,认真听取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的提议,并将决策草案向社会公开,认真听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全体社会公民的意见建议。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H省人大上,由省政府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交由人大进行审议并获通过,于3月11日正式出台付诸实施。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意义。(14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H省政府是如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12分)

               

            • 3.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2~2013年G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    目

              1992年

              2008年

              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447

              36796

              62163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17.9

              57

              69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0.6

              1.8

              2.9

              市场化程度(%)

              26.0

              77

              79.8

                注: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形成的制度原因。(12分)

              材料二 “中国梦”也是“美丽乡村梦”。G省某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输入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发展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也让游客体味到了农村的古朴风情。这座经历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

              (2)结合材料,谈谈G省某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怎样把握矛盾特殊性的?(8分)

               

            • 4.

              (3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是监测经济周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

              材料一:

              图:2012年第一季度—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

              注:①“100”为“乐观”和“悲观”的临界值。当信心指数大于100时,表明消费者趋于乐观;小于100时,表明消费者趋于悲观。

              ②2012、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③2012、2013年浙江省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消费者比月收入低于4000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要高,5000元以上的消费者比较乐观。

              材料二:

              表:2012—2013年中国GDP增长率、CPI同比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TRSSCG)情况

                 时间

              项目

              12年第1季度

              12年第2季度

              12年第3季度

              12年第4季度

              13年第1季度

              13年第2季度

              13年第2季度

              13年第4季度

              GDP

              8.1

              7.6

              7.4

              7.9

              7.7

              7.5

              7.8

              7.7

              CPI

              3.8

              2.9

              1.9

              2.1

              2.4

              2.4

              2.8

              2.9

              TRSSCG

              14.9

              13.9

              13.5

              14.9

              12.9

              13.0

              13.3

              13.5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和财政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有关知识,分析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依据。(11分)

               

            • 5.

              (26分)转移支付分为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前者由中央财政一次性划拨地方财政,纳入地方预算;后者根据地方项目建设和产业扶持需要,由中央各部门将资金拨付给需要扶持的地方和企业,往往难以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相关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整理而得。)

              材料一             2013年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预算表

              用途

              预算数

              占比

              节能环保

              2007.57亿元

              10.7%

              社会保障和就业

              1581.69亿元

              8.4%

              农林水事务

              5406.7亿元

              28. 8%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3487.42亿元

              18.6%

              住房保障

              1859.68亿元

              9.9%

              教育

              1189.61亿元

              6.4%

              医疗卫生

              858.92亿元

              4.5%

              其他

              2373.22亿元

              12.6%

              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三分之一,将由2013年的220个减少到150个左右,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

              材料二  对于专项转移支付的监管,目前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显然不多,透明度也不高,而在管理部门内部,项目申请、审查把关等关键环节往往是少数人说了算,缺少内部监督机制,上级管理部门通过书面、报表的形式进行审查把关,缺少可操作性的监督措施。与此同时,我国现行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立法层次较低,并没有将专项转移资金纳入地方预算,缺乏人大的监督,缺乏刚性责任追究机制。

              (1)指出材料一表和图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有关财政和经济发展主题主线的知识,分析设立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的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的知识为加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出谋划策。(10分)

               

            • 6.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注:目前我国的烟草、电力、热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基本为垄断行业。

              材料二  与社会各阶层收入都在上涨的趋势不相符的是,一些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还是偏低,大家都盼望着涨工资。然而,今年“两会”上,某委员“建议提高公务员工资”的提案却成了网友炮轰的靶子。有专家分析,少数党员干部的贪腐浪费行为,影响了国家公务人员的形象,导致一些人以偏概全把公务员归类为贪腐的“硕鼠”。专家指出,要想赢得民众的支持还是要在“暖民心”上下功夫,要谨记“为民务实清廉”的为政原则,要加快推进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破除公务人员的制度性福利;要改革对公务员的考评体系,让纳税人去给公务员打分,促进公务员改进作风,成为民众的贴心人。这样给公务员提高工资待遇自然也就成了顺应民心的事。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图二中所反映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怎样才能让公务员涨薪成为“顺应民心的事”?(12分)

               

            • 7.

              (26分)材料一   2014年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香久向大会递交提案,建议大幅提高公务员工资。而他建议的是“给基层公务员逐步涨工资”,媒体却报道成了“给公务员大幅涨工资”。何香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大多数公务员,是勤勤恳恳工作,没有灰色收入。“不能让广大公务员为少数腐败分子埋单”。辣椒评论:关于公务员涨工资问题,早前人们就针锋相对地讨论过了,有支持的、有反对的,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务员工资到底涨与不涨,还需从长计议。人们吐槽的那些内容,有很多是带有个人私利色彩的。作为国家规范化管理的一支队伍,最终公务员工资涨还是不涨,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毕竟公务员队伍很庞大,一些政策能否实现还需认真调研并研讨。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提高公务员工资?请用有关政治生活知识阐明理由。(12分)

              材料二   2014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媒体的提问。李克强在谈到民生问题时阐述: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保基本,建立一张统筹城乡的“网”,也就是说要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住房等诸多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兜底线,也就是社会救助救济的制度化,我们决不能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促公平,就业、创业、教育的公平。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政府今年着重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经济意义并为此提两条建议。(14分)

               

            • 8.

              (2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中国与部分国家研发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图2 中国与部分国家竞争力指标得分

              注: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   注:分值满分为7。

                 材料二 广东新型科研机构H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完全按照企业经营模式运作,自负盈亏;所有员工按照业绩进行激励,以专利成果、技术入股的方式,开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让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当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了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仅用5年,H的收入便从千万元增长到10亿元量级,并孵化出了一批高成长型企业。

              (1)解读材料一中我国的经济信息,(4分)并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9分)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为紧迫的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请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对此进行论证。(8分)

               

            • 9.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图11

              (注:按国际标准,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标志是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或5%以上。)

              材料二:广东省为推动文化产业真正成为支柱性产业,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拓展文化产业新领域,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突出市场需求,努力发挥文化产业对文化消费的引领作用;打破资本瓶颈,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橇动作用,同时吸引外资、社会资金参股拉股;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

              材料三:根据中央部署,广东省各地于2014年1月开始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活动要求深入贯彻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精简会议,精简文件简报,厉行勤俭节约等中央八项规定。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4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广东省打造支柱性文化产业各项举措的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基层政府怎样才能使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落到实处?(12分)

               

            • 10.

              (26分)阅卷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状况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103年

              新能源汽车销量(辆)

              7181

              8159

              12791

              17642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

              0.04

              0.04

              0.06

              0.08

              备注:1.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插电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

              2.2013年部分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美国为0.6%,日本为5.17%,法国为10.78%。

              材料二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近年来,中央财政直接补贴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终端消费,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支持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创新,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列入地方考核内容。

              材料三  2010年以来,受国务院委托,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广泛征求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12年7月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就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产业发展目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明确了政府在提供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责任。

              (1)揭示材料一(含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家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原因。(10分)

              (3)分析材料三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