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财政助力供给侧改革]

                 2016年5月31日,蚌埠市印发了《蚌埠市大力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实施意见》。我市梳理出一批阻碍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安排资金1500万元,鼓励企业创新创牌,提高供给质量;在民生领域,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补贴等措施提高供给质量,农村危房改造、就业技能及新型农民培训等11个民生项目11月份已完成全年任务;全面落实减费清税改革,年减轻企业负担13亿元,降低企业成本,扩大有效供给。

              (1)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谈谈蚌埠财政是如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

              海尔集团响应号召,成为国家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样本。海尔率先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企业转型,创新出“产消合一”新模式,打造互联工厂体系;针对现代人对噪音非常敏感的特点,就将安静平稳作为洗衣机技术攻关重点,驱动技术创新,创造出了契合消费者需求

              的优质产品,市场反应良好;海尔为供给侧改革注入绿色动力,打造绿色供给体系,开辟供给侧改革新境界。

              (2)结合材料,谈谈海尔成为国家供给侧改革样本的原因。

            •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材料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2)运用政党和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 3.

              2016年,党和政府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精准扶贫,具体措施有: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大力培养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对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贫困人口,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易地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力度,通过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举措的经济生活依据。

            • 4.

              国家发改委指出,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为此,党和政府提出:

              材料一:今年要更好的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中央财政将安排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等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建设;财政支出继续向农业、水利、城市网管等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倾斜。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财政作用的

              材料二: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要落实以下措施:引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资金、品牌、技术;实行员工参股、增量奖股、岗位分红等分配方式改革;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推进国企业改革?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W省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指标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值(元)

              8571.85

              15699

              2351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增长(℅)

              8.3

              8.1

              8.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值(元)

              3279.12

              5553.8

              8297.1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增长(℅)

              10

              9.5

              9.5

                 材料二 针对上述情况,W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等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分析材料二中W省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分别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 6.

              材料: 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

            • 7.

              材料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理清政府与市场权力在收入分配领域内的边界,逐步形成市场化机制和效率导向的初次分配格局,公平正义的再分配格局,一体化发展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化透明化导向的分配秩序格局,科学高效导向的分配管理格局,激励化导向的分配制度格局,最终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如何运用分配政策和财政政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 8.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请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的问题。

                
            • 9.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这需要( )

              ①逐步消除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②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取缔非法收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④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0. 材料一  2015 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央坚持“分类政策”的原则,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完成一批,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5年 11月 29日颁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当的领导核心作用;扶贫开放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扶贫。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党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经济学意义。(6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6分)

                                 ▲▲▲                     

              (3)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设性报告。(6分)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