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遵循“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一重要原则,更加关注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与此前发展中较多追求“国强”相比,将更加追求“民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注重“民富”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实现“民富”为政府建言献策。

            • 2. 材料一: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根据上表,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我国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主要经验。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74个项目和10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6项,其中一等奖空缺,这是该奖项第八次空缺。这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我国原创性科技水平亟待提高、科技产业化能力需要加强、尖端人才的极度缺乏、公众的参与热情度不高、法律政策支持力度的疲软等等。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多年空缺的尴尬现实,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 3.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呼唤和平、渴望发展是历史的潮流,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一: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材料二: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1)请说明材料一中习主席讲话所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6分)

               

              (2)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议性报告。(6分)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 4.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征收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传统动能减弱,必须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新潜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

              《意见》从四个方面对完善农民增收支持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是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三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长效机制,释放农民增收新动能。四是健全困难群体收入保障机制,确保实现全面小康。

              结合材料,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论述我国政府如何完善农民增收支持政策来促进农      民增收。
              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5.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这要求政府不断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扫除体制机制弊端,为市场注入新的动力,以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报告中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双引擎”,即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指通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打破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阐述政府应如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培育打造新的引擎?

            • 6.

              材料一 步入职场以后频繁地更换工作的现象被称为“闪辞”。调查显示,“闪辞一族”以新生代农民工与90后大学生为主,他们频繁更换工作的原因主要有工资低、氛围差、没前途等。他们希望找到一个轻松自由、待遇好、受人尊敬的工作。

              材料二 近年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各种政策与措施,推动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过有尊严的生活。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仅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与劳动者共同努力。


              (1)根据材料一,运用企业与劳动者的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和90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闪辞”现象。

              (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企业和劳动者应该怎么做。

            • 7.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摒弃过去以物为中心、片面追求GDP增长、将卫生与健康单纯作为消耗性行业的发展观,在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同时带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健康红利”。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热点,继蒸汽机引发“机械化时代”以及后来的“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和“信息网络时代”之后,当前已经到来是“健康保健时代”,健康产业也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因此,《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注:健康产业是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的知识,论述我国如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

            • 8.



              材料一:农历马年年初,国务院分批出台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方案,调整央企高管过高的薪酬分配方案,推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设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材料二:农历马年年末,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这标志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及相应的经济学依据。(6分)




              (2)有观点认为:加大国家的财政投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养老问题。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观点。(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