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世界因互联网而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主题为“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发表讲话,重申了我国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四项原则”,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他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增进共识、加强合作,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

              材料二 自2016年的11月1日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这是全球首部为互联网+、分享经济立法和正名的法规,网约车在我国的合法地位得以明确。在互联网以及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专车与拼车服务快速崛起,因其等待时间短、经济实惠,在较短时间内赢得市场,填补了传统出租车和公共交通未能覆盖的短途出行需求空白。《暂行办法》明确将网约车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为网约车,从事专车运营,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也受到鼓励。

              材料三 中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络大国。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但现实的网络环境十分堪忧,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网络入侵比比皆是、个人隐私屡遭肆意泄露。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记录等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遭泄露,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导致的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但此前其他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规定,大多分散在众多行政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中,因此无法形成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前瞻性的法律体系。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在保护个人信息、治理网络诈骗、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实名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确立网约车合法地位的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阐明国家制定《网络安全法》的哲学依据。

            • 2. 材料一  2015 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央坚持“分类政策”的原则,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完成一批,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5年 11月 29日颁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当的领导核心作用;扶贫开放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扶贫。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党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经济学意义。(6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6分)

                                 ▲▲▲                     

              (3)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设性报告。(6分)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

                                 ▲▲▲                     

            • 3.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共19分)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其内涵可简要表述为“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的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虽然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增速放缓就是新常态。一般而言,评价经济发展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种——速度和质量。新常态下,对速度的追求虽有所降低,但对质量的提升却更加重视,这就要求经济运行的结构更优、效率更高。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投资驱动型,靠的是低成本要素的大量投入,虽然成果显著,却也“后患无穷”。而新常态就是要改变这一粗放的增长模式,逐步向集约的发展模式转变。但在转变过程中,既不能让增速放缓变成一落千丈,又要实现结构更优、效率更高,这意味着不能再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引擎,而只能更多地向创新要动力。

              材料二: 2015 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是共同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五条路径。

              材料三: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决策层首次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了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决定了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基调。去年以来,决策层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等新思路,这反映出新常态下,宏观调控也要创新,要扭转以往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动辄进行过度干预,不搞“大水漫灌”,要更多地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10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决策层的做法的合理性。(9分)

            • 4.

              相机调控,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相机调控很重要的就是根据眼前的变化,制定不同的政策预案和项目准备,选择好政策意图与政策时点。

              (1)运用物质观知识,说明相机调控所体现的哲学思维。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施相机调控的重要性。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息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阐述了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主张,为推动气候谈判前行注入了新的政治动力。2015年12月12日,196个缔约方在法国巴黎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中国为推动达成协定做出了积极的建设性贡献,得到各方高度评价。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我国积极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协定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走进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各方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的依据。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A省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的历史对比情况





                 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达60%以上,消费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70%以上。

                 材料二高速发展的经济就象高速运行的车辆来势太猛,使A省制造业总体产能近年来出现过剩,产能平均利用率仅为75%(产能利用率国际标准为79—83%之间),部分产能甚至低于70%.且主要生活用品质量偏低,符合国际标准生活用品仅占总量的45%,而富起来的百姓对符合国际标准生活品的需求占总量的60%以上。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数量是造成产能过剩和质量偏低的重要原因。

              (1)分析材料一所显示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快发展服务业(包括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两方面)对A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解决A省经济问题政府该如何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