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材料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2)运用政党和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下行压力较大,动力亟待增强。同时,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领域,存在较多薄弱环节,面临较大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材料二:当前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加剧了医疗供需的错位与缺口。发展社会办医,通过市场机制来弥合公立医疗资源的不足,是发展我国医疗事业的一剂对症良药。社会办医,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方面,有着天生的优势,一些高端的医疗服务,也大可不必占据财政投入与公立医疗资源。公立医疗与社会办医各自在盈利与市场属性上的差异,完全有望实现对医疗服务需求的高效分工与互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党“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推动和鼓励社会办医。

            • 3.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打贏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扶贫开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指出,扶贫脱贫是硬任务,脱贫任务重的地区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材料二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推进,提高扶贫实效。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就近生活;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雇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实施扶贫搬迁,到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打贏脱贫攻坚战的原因,并说明政府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4分)

            • 4.

              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事情。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调查显示,部分偏远农村教育投入略显不足,且发展不均衡,有很多家长为了获取优质教育资滁,不得不在城镇学校旁边租房陪读,霹“学”致贫;缸树学技师资力量薄弱,受待遇差距、生活条件艰苦等因素制约,优秀教师都纷纷向城市进军;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读职校没出息,都是“打工仔”;私立学校逐渐增多,一方面有助于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现状,另外一方面却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

              材料二:精准扶贫关键在于发挥好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蟊会)班子的作用。在2016年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中,某村采取了系列措施,使全村贫困人口实现了全部脱贫。他们的做法是: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赫准选配村党支部书记;摸清家底、找准“穷根?’,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萄难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党受干部以自身的致富实践,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激发其致富愿望。增强发展信心;大力推进党务、村务公开,充分发挥党员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扶贫必扶智”的依据,并说明国家在扶智方面应如何作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糖准扶贫为什么关键在于发挥好村“两委”班子的作用。

            •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超过1/3。特别是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非公有制经济有的已经超过70%,上缴的税收已经占全部税收的43%,民间投资已经超过50%。

              2009年和2012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2009

              2012

              对GDP的贡献率

              60%左右

              70%左右

              对就业的贡献率

              80%左右

              90%左右

              对税收的贡献率

              50%左右

              80%左右

              注:我国65%左右的发明专利、70%左右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是由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党和政府应如何留住非公有制企业们?

            • 6.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材料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对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做出部署。

              材料二国务院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包括: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支持创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均衡性转移支付适当考虑为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支因素;县级基奉财力保障机制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国家是怎样保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7.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2017年2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出席第53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演讲。他指出,当前,气候变化、人口过度增加、粮食安全风险上升等全球性趋势相互关联,导致激烈的资源竞争,使全球范围内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上升。在古特雷斯看来,全球化是世界繁荣的重要动能,但部分地区没有跟上全球化的脚步。发展不平衡导致国际社会不稳定、风险丛生,并且侵蚀人们的信心。

              (1)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党”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知识,阐述发展不平衡导致国际社会不稳定、风险丛生。

                

              (3)请就“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提出你的建议。

            • 8.

              收入分配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大局。2016年,我国不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贫富差距过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调整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因收入分配调整方案不明朗,引发了部分“富人”的担心与焦虑,他们急着转移财富,甚至移民境外。分配改革方案出台会对现行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受益或受损的程度不同,因此所持立场也不一样,那些既得利益群体成为方案出台和实施的最大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党和政府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收入分配改革要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 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二五”规划,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夺取全面简称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一: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曾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第一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到将其列入“四个全面”的国家顶层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说明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理由。

               材料二:《建议》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谋篇布局,展开设计。其中,“共享发展”是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归宿,旨在解决“发展为了谁”的问题,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进小康社会的目标。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说明把“共享发展”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的依据?
            • 10.

              材料一:十八届六中全会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材料二: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中华伦理道德的精髓,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心理基础。我们要敬畏宪法和法律。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敬畏宪法、敬畏法律,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做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模范和表率。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十八届六中全会为什么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2)请说明领导干部带头“敬畏宪法和法律”的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