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西方国家多次公开表示,伊朗的远程导弹与核武器研制,影响世界安全,主张对伊动武。中国外交部强调不赞成中东地区任何国家发展核武器,主张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伊核问题,反对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避免中东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动荡。中国政府的主张是基于

              ①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各国的国家利益 

              ③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2.

              33.   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尹卓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全球化时代的高度开放性,不仅在地域和国别上开放,也在合作领域与项目上开放,其本质是倡导建立一个共同合作平台,体现的是和平意图,把它同马歇尔计划相比,完全是历史上的无知;中国本着与邻为善、富邻、睦邻的原则,希望建设一个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共同利益平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与其他既有地区机制和倡议并行不悖。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怎样才能增信释疑?(12分)

                               

            • 3. 2015年6月29日,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举行,50个国家首批签字。习进平主席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离不开世界,中国也愿意为国际发展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中国愿同各成员国一道,将亚投行打造成专业、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共同为促进亚洲的世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美国报纸评论称,说服许多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本身就是中国的成功,是北京为试图成为“负责任、建设性的国际社会成员”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是“负责任、建设性的国际社会成员”的看法。(8分)

            • 4. 材料:2016 年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杭州举行。届时,这个占世界人口2/3、贡献全球GDP总量85%、世界贸易总额3/4的国家集团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将齐聚杭州,共同为困境中的世界经济把脉、开方。杭州峰会将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发挥G20引领作用,体现雄心水平,为世界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发扬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三是创新机制建设,打造合作平台,为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提供坚实保障。中方期待同各方一道,共同推动杭州峰会取得惠全球、利长远的积极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G20杭州峰会召开的意义。(12分) 

            • 5.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某校政治学习小组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了学习讨论,请你参与探究。

              第一组:一带一路     彰显大国范

              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一战略一经提出,就得到沿线各国的热烈响应,50多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也体现了该战略的响应程度。

              (1)结合材料,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得到各国热烈响应的原因。(12分)

              第二组:稳中求进  适应新常态

              2014 年 12 月 5 日 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更广的人民大众。

              (2)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的道理。(8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模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讲话。他指出,巴黎大会要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施,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中国政府将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国际合作。巴黎协议应为推动全球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实现互惠共赢,要确保国际规则的有效遵守和实施,坚持民主、平等、正义,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各方要展现诚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和举措。(10分)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来,中国与菲律宾等国在南海岛屿问题上的纷争日趋激烈。 2015年 6月 22日 ,菲律宾分别与美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南海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针对美日相继插手南海问题图谋使争端国际化、复杂化。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有关国家应尊重历史事实,停止无理纠缠,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中国坚持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避免采取使事态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中国一直致力于同有关国家共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持立场的正确性。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

            • 8.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整体布局全面展开,从提出亚洲安全观、亚太梦到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发展基金、发展中澳中韩自贸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秉持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理念,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为亚洲和区域经济顶住下行压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机遇”,为解决全球热点问题发挥了中国作用,担当了大国责任。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如何更好地承担大国责任。(16分)

               

            • 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如与亚太经合组织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将中澳、中新(西兰)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俄罗斯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摩洛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我国积极推动外交事业大发展大作为。

                从当今世界主题和格局、我国对外政策的角度简要回答,为什么我国要积极地同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12分)

            • 10. 28、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全方位外交成果丰硕。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建设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与地区国家持久和平相处、联动融合发展。深化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合法权益。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不解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巩固发展全方位外交成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