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制定过程

              2014年上半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展网络安全法研究起草工作,多次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并分别赴地方进行调研

              2015年6月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并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2016年6月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并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2016年11月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行使立法权、维护人民利益的?

              (2)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如果你就这一问题在班级演讲,请拟定你演讲的两个核心要点。

            • 2.

              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简称“三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备受社会关注。

              材料一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指出,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要充分维护农民集体对承包地发包、调整、监督、收回等各项权能,发挥土地集体所有的优势和作用。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承包农户有权占有、使用承包地,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并获得收益;有权通过转让、互换、出租(转包)、入股或其他方式流转承包地并获得收益。赋予经营主体更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键,经营主体有权使用流转土地自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并获得相应收益;要加快诱敌深入土地经营权,加强对土地经营桙保护,引导土地经营权注射种田能手和新型经营主体。

              材料二 “三权分置”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种种问题,如某些地方非法剥夺和限制农户的土地承包权,违法调整农户承包地,以退出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作为新独立的经营权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办公室和规范;对于新型经营主体而言,零散化的土地很难进行规模经营,在资金、用地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困难,等等。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现阶段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的意义


              (2)用政治生活知识,从不同主体角度说明应如何“三权分置”推动套利实施


              (3)运用哲学知识,阐述实行“三权分置”并行改革的“变与不变”

              要求:①选择最佳的哲学观点作为理论依据。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限制在300字以内。

            • 3.

              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移动用户5亿,网络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1)从总体看,网络活动健康有序,但个别网民利用网络发泄私愤,扩散谣言,误导民众;一些势力操纵网络舆论,编造政治谣言......这些行为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此,除了要加强法制建设外,还要加强网路舆论引导。坚持正面舆论宣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舆论引导的重点。

              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看,你认为当前应正面宣传哪些具体内容,举出2例。

              (2)中国IT巨擘已陆续在海外上市。但是,怎样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真正实现全球化布局,却面临诸多挑战:欧美国家的相关市场已相当成熟,留给中国企业发展的空间有限;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如即时通信产品、搜索引擎、电商平台等,虽在国内占有巨大的市场,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却有限;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经验也显得不足。

              中国IT企业怎样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针对一个方面的挑战,从利用国外市场或国外资源的角度,提出1个思路,并说明理由。

              (3)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目前的经济改革,除了从需求方面做文章,扩大消费推动内需外,更要从供给、生产方面进行改革(即“供给侧改革”),包括发展新兴产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等。“供给侧改革”的要旨和核心是,使经济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

               有经济评论家认为,中国要有效推行“供给侧改革”,必须淘汰落后产能。他说:第一,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扭转煤炭、钢铁、水泥等价格持续下滑的状况,改变经济下滑的运行态势,促进我国市场的繁荣,并让资本等生产要素从过剩行业转移出来,投入到新兴产业,加快我国产业革新步伐。第二,淘汰落后产能,对僵尸企业关停并转,可以解放大量劳动力,投入人才市场,缓解当前劳动力价格上升趋势,稳定企业成本,从而稳定商品市场价格。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飞跃。量变引起质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物数量的变化引起质变,另一种是事物在总体数量不变,只是由于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而引起质变。

              运用上述哲学原理,评价该经济评论家的这两个观点是否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旨和核心,并分别加以分析说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