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为了欧亚大陆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开辟了新前景,注入了新动力。

              材料一:2015年是“一带一路”构想完成规划并启动实施之年。一年来,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已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峰会上,再次阐释了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习近平用“开放的,多元的,共赢的”这3个词概括,他指出,“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一带一路”是共赢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材料二:“一带一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两千多年前,中国汉代张骞出使中亚,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随着古代航海业的不断发展,中外之间的海上贸易运输日益兴起,逐渐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欧亚非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正是在丝绸之路的引领推动下,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开始影响世界。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重视国家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依据。


              ⑵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既是通商互信、经济合作之路,也是文化交流、文明对话之路。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已经形成。

              2016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埃及总统塞西在古老的卢克索神庙广场共同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暨2016中埃文化年开幕式。习近平主席指出,卢克索是古埃及文化的集中体现,这里的建筑反映出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科技水平,中埃都是文明古国,我们有必要加强人文交流,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赛西表示,埃及对伟大的中华文明饱含敬意,愿深化两国文明交流,永远做中国真诚的发展伙伴。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2)中华文化与埃及文化有差异也有共性,只有双方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推进共同繁荣。请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加以说明


              (3)  请你为更好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两条建议

            • 3.

              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从节庆内容可分为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节庆等;从节庆时代性可分为传统节庆(如春节、元宵节)和现代节庆(如旅游节、文化节)等。

                 民族节庆是世界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为扶持民族节庆知名品牌,提升我国节庆的组织水平和影响力,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国每年举办“民族节庆奖”评选活动,以展示节庆的民族性、国际性、创新性和地方特色。

                 结合材料,解读我国扶持民族节庆品牌的文化价值。 

            • 4.

              “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计划是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两项重大战略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产能过剩。除钢铁行业外,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相当严重。如何化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就成为近年经济工作的首要课题,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清理过剩产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府在债权、社会保障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最终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配置,完成经济结构调整,打造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新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材料二: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的战略倡议。“一带一路”经济带涉及国家众多,在历史传统、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带一路”建设必须夯实文化基础,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让文化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材料三: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一带一路”旨在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建设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户了新的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将世界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将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法角度,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


              材料四:“互联网+”成为了社会的热词,政府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4)结合材料四,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依据。

            • 5.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习近平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诸多经典论述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共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开放之路】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我们要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同时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积极促进科技同产业、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2014年至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一带一路”将极大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对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启示。











              材料二:【一带一路·和平之路】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本次高峰论坛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倡议“一带一路”的政治学依据。











              材料三:【一带一路·文明之路】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我们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同时我们要加强各国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的交流,促进包容发展。我们也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 6.

              阅读材枓,回答问题。

                 材料:“一带一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两千多年前,中国汉代张骞出使中亚,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随着古代航海业的不断发展,中外之间的海上贸易运输日益兴起,逐渐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欧亚非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正是在丝绸之路的引领推动下,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开始影响世界。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既是通商互信、经济合作之路,也是文化交流、文明对话之路。这体现了《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 7.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其中战略任务主要包括:普及健康生活,强调个人健康责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优化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优势,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发展健康产业,支持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请指出健康中国的战略任务蕴含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 8.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河南省信阳市是闽台文化的根据地。历史上信阳豫剧团在河南省豫剧演出市场中独占鳌头。近年来,受新市场商业化影响经营困难。为此,信阳市豫剧团从机制创新等方面入手,将信阳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信阳豫剧团在新剧目编排中,将信阳民间音乐和闽南小调的委婉绮丽元素融入到昂扬激越的传统唱腔中,为豫剧唱腔改革注入了新的能量,让南方观众倍感亲切,观众群体不断扩大。在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一抹绚丽的“信阳红”。

                 信阳市豫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之余积极参与的文艺活动。信阳豫剧团依托本地优势文化资源,关注群众需要,抓好原创剧目,增强作品感染力。剧目的创作内容根植于信阳当地的优秀文化资源,其编演的《茶乡月明》、《桃花夫人》等获奖曲目均取材于信阳的历史名人或传奇故事,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信阳豫剧团的做法对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豫剧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其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3)结合你所了解的传统文化发展实际,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出两条建议。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其中仁爱、诚信、孝悌等思想对构建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意义重大;以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为代表的文化价值与精神理想,不仅为我国当今时代的治国理政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还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受到了众多国家的赞赏;中国古代科技传入西方后对西方历史的发展进程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下,我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使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文化成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全党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应当有文化自信的底气。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党重视坚持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指出“中华民族应当有文化自信的底气”的理由。

              (3)某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探讨如何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请你围绕这一主题列出两条发言要点。(每条5~30个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