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八年抗战”的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也在建国初就出现并长期存在。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支绍增表示,只说八年抗战,会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抗日排除在外,将民众自发抗战排除在外,也将抗战中涌现出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排除在外。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也表示,“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真实地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教育部发文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1)结合材料,运用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2)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正确性。

            • 2. 中国是一个故事大国,56个民族都很爱讲故事、听故事。民间故事是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今却逐渐被人们遗忘了。传统故事是先人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形成的,带有深刻的农耕社会痕迹,但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耕社会产生的这些故事,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环境和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无暇听故事,也不太愿意讲故事,甚至不会讲故事了。过去,民间故事的传承是靠口头语言,比如爷爷奶奶给孙子、孙女讲故事,但现在很多年轻父母不愿意让长辈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他们担心长辈讲的家乡方言会使孩子变“土”,因此许多中国传统故事逐渐被人们遗忘。但是西方的《白雪公主》《丑小鸭》之类的童话故事被编成了书籍,有的还借助于现代科技实现了电子化,并依托影视传媒传播开来,不但在中国流传,也在全世界流传。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是什么让我们遗忘了自己的故事。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如何打捞先人留下的故事。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家风教诫家人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家庭文化,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让后人铭刻在心、代代受益。在《钱氏家训》的熏陶下,钱氏家族出了钱学森、钱穆、钱伟长等很多名人。梁启超用400封家书教育子女,使得家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在不断发展变化,家风建设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

              良好家风传承需要根植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其合理性。

            • 4.

              阅读材枓,回答问题。

                 材料:“一带一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两千多年前,中国汉代张骞出使中亚,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随着古代航海业的不断发展,中外之间的海上贸易运输日益兴起,逐渐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欧亚非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正是在丝绸之路的引领推动下,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开始影响世界。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既是通商互信、经济合作之路,也是文化交流、文明对话之路。这体现了《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 5.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其中战略任务主要包括:普及健康生活,强调个人健康责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优化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优势,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发展健康产业,支持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请指出健康中国的战略任务蕴含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河南省信阳市是闽台文化的根据地。历史上信阳豫剧团在河南省豫剧演出市场中独占鳌头。近年来,受新市场商业化影响经营困难。为此,信阳市豫剧团从机制创新等方面入手,将信阳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信阳豫剧团在新剧目编排中,将信阳民间音乐和闽南小调的委婉绮丽元素融入到昂扬激越的传统唱腔中,为豫剧唱腔改革注入了新的能量,让南方观众倍感亲切,观众群体不断扩大。在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一抹绚丽的“信阳红”。

                 信阳市豫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之余积极参与的文艺活动。信阳豫剧团依托本地优势文化资源,关注群众需要,抓好原创剧目,增强作品感染力。剧目的创作内容根植于信阳当地的优秀文化资源,其编演的《茶乡月明》、《桃花夫人》等获奖曲目均取材于信阳的历史名人或传奇故事,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信阳豫剧团的做法对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豫剧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其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3)结合你所了解的传统文化发展实际,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出两条建议。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年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出口成章,颜值与才华齐飞,一时间红遍网络。2月7日晚总决赛,武亦姝最终胜出,成功登顶。古典的气质,文雅的举止,深厚的底蕴,这个00后才女让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之韵和诗词之美。

              “武亦姝现象”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这对于我们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启示?为此,有专家提出建议:

              首先,应多提供好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常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们要为传统文化的大显身手提供类似《中国诗词大会》这样好的舞台。

              其次,应加大诗词等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比重。必须要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让国学成为课本中的重点内容,真正的基础教育应该是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让一代代青少年都经历传统文化的洗礼。

              最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入生活是必然之路。影视传媒要通过现代化传播手段,让古典诗词、传统文化融入人群和生活,成为活的文化基因。家庭、学校和社会,也要把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置放到各种发展的首要位置,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中华文化释放璀璨的光彩。

              材料二:诗词文化的养成教育

              当把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时,应注意系统性,循序渐进她给技子建立一个传统文化的体系,而不是这个学期让孩子背《卖炭翁》,下个学期让孩子学《琵琶行》,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古时对儿童的教育,是非常有学问的,什么阶段读什么都有详细的系统安排,绝不是简单的“四书五经”可以概括。诗词教育设置需要区分年龄段,循序渐进,设置科学,贴近生活实际,并强调将诗词教育落到学校、家庭教育各个环节。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指出专家上述建议的依据。

              (2)请结合材料二和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养成教育措施的合理性。

              (3)请写出两句包含哲学道理的中国古诗词,并指出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 8.

              材料:某县近年来积极实施“文化下乡”战略,抓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先进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某县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

            • 9.

              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张扬固有文化传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所谓“乡贤”, 是指那些品德、才学为乡人所推崇尊重的人。乡贤文化,就是围绕乡贤德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乡村治理理念,比如“耕读传家”“ 经名行修”“ 勤俭持家久”等思想。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耕时代形成的守望相助、抱团取暖的生活习惯被打乱,精读传家的习俗难以传承下去,乡贤文化遭遇传承危机。一些有识之士呼吁要传承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他们的善言善行像古代乡贤一样垂范乡邻。但当今时代背景下涌现的“新乡贤” 又不同于以往的乡贤,应该具有更多的时代特征。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承乡贤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期,国际上出现了反对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向,像英国“脱欧”派公投的获胜,美国新任总统发表贸易保护言论等。中国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和积极融入者,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浪潮必然会浸漫到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如何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规则面前,建构起国家和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中华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赢得世界文化话语权,是当前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谈谈你应如何理性看待当前的逆全球化动向。


              (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3)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请你围绕“合作共赢”这一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不能超过16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