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福建与台湾虽然相隔一百多公里的海峡,但阻隔不了两岸的交流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12日~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率领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一行在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视察。汪毅夫说,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太多是在祖国大陆出生的台湾省籍同胞,具有较强的议政履职能力和广泛的代表性,希望通过此次视察,对福建有更全面、鲜活、立体的了解,积极为建设新福建献计出力,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副省长梁建勇汇报了福建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闽台交流合作、自贸试验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况。

              材料二 过去一年,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福建推动湄洲岛妈祖庙等7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闽南、妈祖、客家、朱子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闽台文化学术研究交流,赴台举办涉台族谱展等活动,提高了台湾民众对“根、祖、脉”的认同。

              (1)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闽台文化交流的意义。

              (3)从辩证法的角度,为提高台湾民众对“根、祖、脉”认同提两条建议。

            • 2.

              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是今年我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办的层级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多边峰会。

                材料一  G20杭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在与会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体现了共迎挑战的伙伴关系精神。杭州峰会积极推动G20成员加强政策协调,聚焦共识,妥处分歧,加强彼此正向联动。二是明确了世界经济的前进方向。G20成员聚焦创新增长议题,共同制定了《创新增长蓝图》,以及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三大行动计划。三是展现了谋求共同发展的决心。杭州峰会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G20不仅属于二十国,也属于全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G20杭州峰会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材料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一开始,诗情画意的图片就迅速刷爆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 这场艺术盛宴,借助全息投影的科技手段在全自然环境中,营造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山、水、花、月的氛围,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的成果,向世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更传递着中国的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作用。

            • 3.

              材料一:2011年11月3日,“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完美完成了首次空间对接。对接机构非常复杂,由捕获缓冲、连接分离、控制和控温四个子系统组成,技术难度大、要求高。正是由于数十万科技人员自觉服从大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问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才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大协作,才凝聚成中国载人航天这个大写的“一”,壮大了和平利用太空的力量,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中国自行研制的“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创造了美丽的“天神之吻”佳话。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的航天大国,这是我国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的伟大成果。值得骄傲的是,空间交会对接,从总体方案到具体实施都是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材料三:2011年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于2011年12月2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年会总结交流了各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的新经验;展示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建设自主品牌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表彰了2011年度十大创新型城市、十大低碳城市、十大创新型企业、十大创新人物等

              (1)结合材料一分析“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科研团队是怎样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原因。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宜宾市委、市政府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6年9月,宜宾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乃富带领教科文卫工委人员到兴文县调研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情况。就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推进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张乃富指出:对待教育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提高质量、注重安全、强化师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宜宾市重视教育优先发展的依据。

            • 5.

              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以及运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以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内容和新业态将层出不穷。互联网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对于大众来说,通过“互联网+”,大众可以超越时空获得演出场所、电影院线、电商平台、知名书店、低票价演出、电影展映、图书阅读、动漫游戏等文化消费信息。电商公司围绕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激发大众参与数字化文化消费,推动文化的沟通、共享。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分析“互联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7年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开始热播,被誉为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一股清流。伴随着节目的播出,很多高校开展“古诗词走进高校”活动,在高校校园内引起强烈共鸣,很多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在中国各高校中迅速掀起了诵读中华诗词的热潮。“古诗词走进高校”使中国人体内的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中国古诗词丰富的内涵美既温润人心,又具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境界,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爱国、爱家、爱生活这些共通的个人情感和人性思考,正是当代大学生急需的精神食粮。很多高校正开展各种形式的重拾中华文化精华的活动。

                 材料二 从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4年《中国成语大会》到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标志着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迎来了春天。多种形式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把文化视角从对西方文艺类节目的盲目引进转向中国国内,重新审视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随着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深入人心,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劲。如何才能发挥出高度文化智慧,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正成为当前中国人思考的课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古诗词走进高校”活动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某同学在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后感触颇深,想报名参加。请你从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角度,为他(她)备战比赛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依然具有多元的文化意义。这一认知体系形成于对太阳周年运动的观察,彰显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呈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实践活动的丰富性,提示人们遵循季节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从事生产,对世界各国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融入了中医养生、饮食风俗、时间哲学、博物教育等,以“中华岁时节令文化”的形式,将中华文化的特色风格带进了更广阔的国际空间;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世界气象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学者提出,“二十四节气”总结了太阳一年中的变化规律,曾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指南为各地采用,为多民族共享。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温室效应的发生,大自然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应根据身边自然的变化,更科学的认知这一体系,与时俱进地指导当前的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

              (1) 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将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在当代具有的文化意义。




               (2)运用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知识分析材料中相关学者的观点。






              (3)“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民间不同节气的相关仪式或风俗也延续至今。请选择两个节气,写出相关的文化习俗或活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