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4分)目前中国已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期,也进入城镇化关键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去过很多中国的城市,看到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城市面貌很让人羡慕,但总感觉城市之间比较雷同,缺少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特色化的东西。”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团长克里斯蒂安·沙伊布日前在北京参加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时说。他的感触道出了中国城市化建设目前所处的困境,也引起了在场人士的共鸣。

              (1)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建设特色城镇?(12分)

              材料二  2013年山东省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本省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2)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二中山东省城镇化建设所遵循的原理及要求。(12分)

               

            • 2.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⑴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⑵《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⑶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活动主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节目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一轮查字典、手写热、练书法的浪潮。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我国有关部门推出了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开发的相关项目,如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建设“中华字库工程”,该工程将收集现有文献资料中的汉字形体和少数民族文字形体,建立字际联系。为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与此同时,国家号召在全社会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1)运用所学民族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挽救汉字手写危机的原因。(12分)

              (2)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央视科教频道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的原因。(6分)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我们如何通过把保护民族语言和推广普通话有机结合来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8分)

               

            • 4.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10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2分)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4分)

               

            • 5.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材料一  第16届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征集于2008 年9 月启动,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湖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合作完成的作品“粤剧花旦”被正式采用。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材料二   亚运会是促进亚洲各国和地区体育运动交流和进步、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盛会。广州亚运会是对志愿者服务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次绝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亚运志愿者以“一起来,更精彩”为口号,为前来竞赛、观看比赛和旅游的中外人士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一流服务,集中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面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你认为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如何做文化交流的使者?(12分)

               

            • 6.

              观看电影和心上戏曲是人们闲暇时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戏曲起源于民间,它保存着地方语言和世俗风情,是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现在中国的大部分戏曲和剧种都是世界级或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加强保护。目前,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虽有升温,但仍存困境:有些剧目一直沿袭传统的表演技法,形式刻板,缺乏吸引力;快节奏的生活和丰富绚丽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年轻人离传统的戏曲越来越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加强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保护的原因。(8分)

               

            • 7.

              材料一  文明因多彩而美丽。中国先贤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歌唱“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唱道:“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材料二   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日益激增,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已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GDP、卡拉OK甚至3G、AA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简述人们应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6分)

              (2)运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意义。(9分)

               

            • 8.

              (2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在中央电视台展开。关于规范学生汉字书写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第一种,不赞成。

                  网络时代,汉字的载体逐渐从纸质的载体转移到了电和磁的载体上。汉字书写难,拼音输入易学易记已经成为汉字输入的主流方法,不仅在计算机上使用,也在移动通信和手机上使用。大众传媒能够超越时空局限,文化沟通、传递、共享的功能日益强大。

                  老师上课的讲义、资料都是通过公邮共享,大多数地方填表也都要交电子版,和朋友们的交流更是少不了电脑。

              第二种,赞成。

              作为华人,汉字和汉语才是自己的灵魂的栖息地,是根。中国汉字对亚洲各国有很大影响。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了母语情感的淡化。

                  汉字是中华文丈化的标志与载体,提倡正确“书写”,是因为书写是汉字的基本属性,是汉字传播的前提。

              (1)针对规范汉字书写引发的争论,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12分)

              (2)汉字书写载体的发展引起了汉字还要不要进行规范书写的争论,绝大多数人认为汉字规范书写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材料说明真理具有怎样的特点。(10分)

              (3)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为学生汉字书写规范的推进提两条合理建议。(4分)

               

            • 9.

              2014年央视马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爆红,它以朴实细腻的歌词、深情舒缓的旋律,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背景,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并且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有评论认为,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公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

              你认为该歌曲走红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进行简要分析。(12分)

               

            • 10.

              (2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众获取知识、传承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

              材料一  近年,微博阅读、手机阅读成为时尚。那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公众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文化正在倒退:有人则认为,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有利于丈化和知识的传播。

              材料二  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可行的举措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使优秀阅读内容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适合碎片阅读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参考。

              为推动阅读,我国巳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自身常常关系不大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1)结合材料一,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  (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12分)

              (3)结合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请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两条建议。  (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