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以下几项重大科技成就就是其典型代表。

              汉代以后,我国受封建儒家思想的禁锢,科学家们普遍重实用、轻理论,重综合、轻分析,重经验、轻实验,重传承、轻创造。与我国不同,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崇尚科学、敢于想象、善于假设、求真求实、精确分析的科学精神。17世纪后,科学巨匠不断涌现,现代科学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工业革命随之到来。而我国在科学理论上几乎毫无建树,在工业文明到来时,便迅速坠入“器不如人”的时代。

              如今,中华民族“器不如人”的时代正在远去。歼20隐形战斗机、量子通讯卫星、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等科研成果已经可以傲视全球。这些科技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实力,为我国在国际活动中维护自身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但遗憾的是,整个社会缺乏科学精神的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其实,每一个生命来到人间,都怀揣一颗探索世界的梦想。但如果成功的标准只是财富的多少,如果极端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如果娱乐八卦占据头版头条,如果教育的目标仅剩下金榜题名,如果科学大师不能赢得社会的掌声,有多少生命会静下心来“仰望星空”,探索世界的奥秘?又有多少科学的种子能生根发芽,蔚然成林?

                   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1)从材料中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习惯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2)如今,中华民族“器不如人”的时代正在远去。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这一转变的意义。




              (3)某学校准备以“营造良好环境,培养科学精神”为主题开展一次沙龙活动。请你就开展这次沙龙活动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

              要求:①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从唯物论和文化生活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 2.

              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从节庆内容可分为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节庆等;从节庆时代性可分为传统节庆(如春节、元宵节)和现代节庆(如旅游节、文化节)等。

                 民族节庆是世界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为扶持民族节庆知名品牌,提升我国节庆的组织水平和影响力,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国每年举办“民族节庆奖”评选活动,以展示节庆的民族性、国际性、创新性和地方特色。

                 结合材料,解读我国扶持民族节庆品牌的文化价值。 

            • 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件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代表们认为,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表现,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⑴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性。

              ⑵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习近平关于长征论断的科学性。

              ⑶请就如何发挥长征精神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功能提出两条建议。

            • 5.

              (2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6月,深圳乘客将装有折合人民币537.85万元的行李箱遗忘在出租车上,梅州籍 “最美的哥”李东英完璧归赵的新闻在微博中持续发酵,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 “正能量”。“微时代”下,微博在问政、反腐、打拐、抗暴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在一些领域中的自发性、盲目性等缺陷也有所暴露。微博的管理者当进一步压缩谣言等负能量的存在空间,让微博在“释正减负”的格局中继续成长。

              材料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但是它的推行却困难重重,像酒楼做出的一桌饭菜,成本要素的价格是隐蔽的和不稳定的,税务部门要对一个服务产品的增值额进行核算很困难。为此,国家把上海作为先行试验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向北京、天津和广东等地推广,采取“分档分行业税率”等具体措施加以落实,使这项改革在曲折中得以前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利用微博等现代媒体传播“正能量”。(10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营改增”的认识。(12分)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免费开放。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有人认为文化建设应该由政府主导,也有人认为文化建设应该由市场主导,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可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中国梦”最关健的不是发财梦,文化上的“自豪”与“满足”才是国人心中“中国梦”的核心。“文化自豪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成为人们的共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当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 6 分))】

               

            • 7.

              LOGO是徽标或者商标的英文说法,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视觉化的信息表达方式,具有一定含义并能够使人理解的视觉图形。具有简洁、明确、一目了然的视觉传递效果

              2012年5月29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在西湖博物馆召开发布会,正式揭幕西湖LOGO。

              西湖LOGO终于火热出炉 西湖LOGO蓝白二色,好似勾勒一幅水墨画,巧妙融合“一湖一月一潭一印”四大元素,既有杭州东方品质之城内涵阐述,又有幸福和谐之湖的直观感受。西湖LOGO传达和代表了三层信息和涵义,首先是中国文化。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辅以中国印,体现出了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其次是西湖特征。潭、月有机融合,潭中印月、月中印潭,体现出“天人合一、湖天一碧”的意境,有效传递出了西湖特征;第三层含义是三生万物。LOGO中的潭由三个白色圆点变形而来,包含“三生万物”的内涵理念,表达出西湖大气开放的包容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西湖LOGO在1500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道理?(12分)

               

            • 8.

              材料一  文明因多彩而美丽。中国先贤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歌唱“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唱道:“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材料二   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日益激增,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已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GDP、卡拉OK甚至3G、AA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简述人们应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6分)

              (2)运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意义。(9分)

               

            • 9.

              周窝村是一个具有典型北方民居特色的小村庄,拥有良好的乐器产业基础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正朝着建成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代表意义的“国际音乐名镇”努力。其发展前后对比如下:

              项目

              发展前

              发展后

              文化

              活动

              缺乏、

              单调

              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十大孝子”、“好儿媳”等村民喜闻乐见的评选活动,形成了比理想、比文化、比道德、比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教育

              事业

              教育落后、

              人才缺乏

              实施人才战略,打造培训基地,要以金音乐器集团、璐德学校为载体,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依靠人才引领小镇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业余

              爱好

              喝酒划拳、

              搓麻打牌

              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地练习吹奏乐器,自发组织各种文化活动

              民居

              民风

              民居错乱、

              民风低俗

              民居院落排列整齐,民风淳朴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周窝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12分)

               

            • 10.

              材料一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 2004 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材料二  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