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希腊、古罗马曾用铁棒在涂蜡的木板蜡面上划写,古代埃及和波斯,将芦苇杆削尖当笔使用。在同时期的东方,中国人使用的是毛笔。

              材料一笔笔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阴阳思想的具体体现。如,笔杆是竹子所制,代表阳,笔毫是动物毫发所制,代表阴;宣纸白色为阳,墨是黑色为阴;直线为阳,弧线为阴······毛笔的制作不仅讲究笔的实用价值,而且注意到了艺术价值,笔杆刻字、刻画、浮雕、镶嵌等,一枝好笔本身也是一件艺术珍品。毛笔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书写效率,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促进了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材料二应对不同需要,新的书写工具层出不穷。如随着科技发展,从石墨笔发展而来的铅笔,具有经济简便实用的特点;在钢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性笔和圆珠笔,具有实用、书写流畅、线条均匀等优势;此外,还有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橡皮头铅笔、活动细芯铅笔;适合教学演示使用的粉笔、自板笔;作画用的蜡笔、关工笔、彩色水笔;化妆使用的眉笔以及逐渐普及的电子笔等。各种各样精致,灵巧、美观、实用的笔、明目繁多,日益更新,广泛被人们选用。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一谈应如何理解毛笔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辨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笔的发展”的。

              (3)目前,一些传统文化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请你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材料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五千年的文明中,爱国主义是永恒的基调,天安门广场9月3日举行大阅兵、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举行公祭活动、上海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全面改造、纪念抗战胜利宣讲团走进南京……各地纷纷弘扬爱国传统,举办各种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材料二 2015年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尽管“安倍谈话”中出现了“殖民统治”“侵略”“反省”“道歉”这些关键词,但却弥散在遮遮掩掩的语境之中。这让国际社会见证了日本历史观的“大倒退”。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日本方面应该严肃对待和妥善处理历史问题,认真吸取历史教训,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请你从民族精神的角度,说明现阶段我们为什么要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


              (2)请你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日本方面为什么应该“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3)站在中日两国人民的角度,为推动两国的长期友好发展提两条建议。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某省立足自身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着力改变文化产业不发达的“短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科技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高科技型文化产业。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分析该省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措施的合理性


              材料二习近平高度凝练地总结了长征精神五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今天,我们仍然要弘扬长征精神。

               (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弘扬长征精神的文化价值。



               (3)班级召开“长征赞歌”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列出发言要点。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

                当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基础,而且也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今天激励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巨大动力。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社会危机四伏,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彪炳史册的长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的时局,我们党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加以说明。

              (2)请依据材料,运用辩证法相关知识,说明红军长征历程对今天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有何启示?

              (3)班级举行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辩论赛,请拟定两组辩题。(每组10〜20个字,符合辩论赛要求)

            • 5.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好久远的一段时间,但这却是永远不可遗忘的一段英雄岁月,是恢弘史歌般的荣耀,是我们获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的重要历史记忆。

              回首往昔,也许有很多人会问道,曾经的那场胜利到如今还剩下什么?毕竟,旧物移地,80年可以改变山川大河,80年可以改变城市格局,一眼80年,可以贫穷,也可以富有,总之可以改变的事物很多,可长征胜利当真就只是留在了过去吗?不得不自我发问一句,80、90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长征精神?

              勿忘历史,勿忘英雄,勿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和重要意义,并不是什么硬要与“政治正确”羁绊在一起的选择,而是我们作为一名享受先辈奋斗成果的后人,作为一名“大写的人”,应当持有的果敢和正义。长征胜利80周年了,被一些人忘却的东西有很多,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有志青年不能忘记,天下义士不能忘记!这是我们的历史,这是我们的财富!

               ——周成洋《写在长征胜利80周年,为长征精神献礼》

              材料二: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中国红军将士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爱国为民,无私奉献。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新长征路上弘扬长征精神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长征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3)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请你设置两项活动。

            • 6.

              材料一 2016年10月17日,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进行33天太空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后,于11月18日顺利返回地面。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的重大科研成果,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材料二 2012年10月0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景海鹏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刘旺、刘洋“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并号召全国人民以他们为榜样,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材料三 细数中国航天,成功率全球之最。但中国航天也失败过。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说:失败,就是差一点的成功,成功就是差一点的失败。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载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运用文化的作用知识,说明学习榜样的意义。

              (3)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失败,就是差一点的成功”的原由。

            • 7.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以下几项重大科技成就就是其典型代表。

              汉代以后,我国受封建儒家思想的禁锢,科学家们普遍重实用、轻理论,重综合、轻分析,重经验、轻实验,重传承、轻创造。与我国不同,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崇尚科学、敢于想象、善于假设、求真求实、精确分析的科学精神。17世纪后,科学巨匠不断涌现,现代科学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工业革命随之到来。而我国在科学理论上几乎毫无建树,在工业文明到来时,便迅速坠入“器不如人”的时代。

              如今,中华民族“器不如人”的时代正在远去。歼20隐形战斗机、量子通讯卫星、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等科研成果已经可以傲视全球。这些科技成就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实力,为我国在国际活动中维护自身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但遗憾的是,整个社会缺乏科学精神的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其实,每一个生命来到人间,都怀揣一颗探索世界的梦想。但如果成功的标准只是财富的多少,如果极端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如果娱乐八卦占据头版头条,如果教育的目标仅剩下金榜题名,如果科学大师不能赢得社会的掌声,有多少生命会静下心来“仰望星空”,探索世界的奥秘?又有多少科学的种子能生根发芽,蔚然成林?

                   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1)从材料中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习惯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2)如今,中华民族“器不如人”的时代正在远去。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这一转变的意义。




              (3)某学校准备以“营造良好环境,培养科学精神”为主题开展一次沙龙活动。请你就开展这次沙龙活动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

              要求:①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从唯物论和文化生活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 8.

              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从节庆内容可分为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节庆等;从节庆时代性可分为传统节庆(如春节、元宵节)和现代节庆(如旅游节、文化节)等。

                 民族节庆是世界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为扶持民族节庆知名品牌,提升我国节庆的组织水平和影响力,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国每年举办“民族节庆奖”评选活动,以展示节庆的民族性、国际性、创新性和地方特色。

                 结合材料,解读我国扶持民族节庆品牌的文化价值。 

            • 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 10.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多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请阅读以下材料:

              “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教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身的民族文化基因。”                                                           

                                                                                                                                                                                                                            ——习近平

              (1)图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典名句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请运用“美好生活的向导”的知识,阐释中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从文化视角谈谈如何积淀我们的民族文化基因。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中华文化不能去中国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