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2) 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 2.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时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3.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 4.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 5.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感人至深。
            • 6.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 7.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中,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第三、四句中,“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割昏晓”三字则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写到了极致。
              C.第五、六句中,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抒发了登上泰山之巅的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8.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这个句子句式杂糅,应该删去“因为”或是“的缘故”。

              B.“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描写的二十四节气中“夏至”的景色。

              C.《三国演义》通过讲述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等故事,塑造了关羽这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

              D.“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政治地位来排列的。
            • 9.
              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没有抽象地表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描写之中。透过形象,使读者真切地感受诗人生活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B.全诗结构紧密:首节从描写入手,开门见山,点题;第二节叙述与描写结合,写群童抱走茅草时作者的心情,这是“承”;第三节,描写破屋遭雨,彻夜无眠的惨状,为下文议论蓄势已足,自然过渡到结尾;最后是全诗的高潮,抒发感情,表达愿望。
              C.此诗是歌行体。从用韵看,几乎每句押韵,一韵到底;从句式看,前两段均五句一段;从字数看,虽以七言为主,但杂以二言、九言,比较自由。较好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D.全诗语言准确生动有力:如“娇儿”一句,嗔怪中露出爱惜,用“恶卧”形容小孩的睡相也很传神;诗人用“雨脚”而不用“雨点”不仅准确,且生动地描写出雨大而不断的情状,“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安如山”等则音节宏亮,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 10.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释】①梦得:刘禹锡,字梦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禹锡任太子宾客分司,白居易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擎友更为心心相印了。②七十欠三年: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公元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67岁。 ③征:征引,指行酒令的动作。④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

              (1) 下面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诗题中的“闲饮”抒发了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表现了诗人的满足与兴奋之情。
              B.颔联使人想象到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的情景。
              C.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
              D.尾联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真挚热烈的情感,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均悲伤无法排解,同样想以酒解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