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自2014年6月以来,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跌跌不休”,跌幅达60%,一度跌破45美元/桶,创六年来新低。受此影响,我国成品油价格迎来新定价机制后的“十二连跌”。

              材料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自2015年1月12日起,上调国内成品油消费税,这是一个多月来我国第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有专家表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60%。当前国际油价下行,正是国内能源价格改革的有利时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油价变化会引发人们对与其功能相近的新能源的需求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材料一画出下图中Q1(注:Q1为新能源消费需求曲线)变动趋势图(用Q2表示),并说明理由。(作图时请用2B铅笔,并画清楚)(6分)

              (2)请分析我国抓住有利时机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经济学依据。(6分)

               

            • 2.

              (28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一  表1

              年份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元)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

              2008

              43.7

              275.3

              8749.3

              2.8

              2009

              41.0

              295.3

              10183.7

              3.0

              2010

              41.1

              306.0

              12579.8

              3.1

              2011

              40.4

              471.4

              19305.4

              4.1

              2012

              39.3

              491.0

              22706.2

              4.4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表1)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材料二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20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至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10分)

              (2)“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反驳这种观点。(8分)

              材料二   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

               

            • 4.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四: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自2011年起,我国开始对棉花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以支持价格敞开收购棉花。2012年国家储备棉花(下称“国储棉”)收购量达634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90%以上。同期,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约为1.5万元/吨,国储棉收购价格约为2万元/吨。2013年,我国国储棉库存超过1000万吨,约占全球棉花库存的60%,占用国家财政资金2000多亿元。此外,国家每年要支付的棉花收储成本约为300亿元。

                  2014年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2014年启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自此,实施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走向终结。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经济知识,对我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进行评析。(10分)

              (6)材料表明,棉花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作用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 5.

              材料一 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①发达国家因为参加世贸组织谈判削减了农业补贴;②日本、巴西、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率提高; ③以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 ④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农业劳动力加速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供给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材料二 目前,我国居民对粮食的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饲料粮和油料作物需求量增加,使得粮食供应出现了偏紧的状态。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还会导致工业化成本上升,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 因此,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粮食安全 ”放到首要地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刺激国际粮价上涨且影响机制相同的因素有哪些? (请选出序号)试在图5中平行移动供给曲线 S或需求曲线 D 以表示这种变化。(作图时请用 2B 铅笔,并画清楚)(6 分)

              (2)在国际粮食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证“中国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 (6 分)

               

            • 6.

              如果每天只有23小时,你最能压缩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每天有25小时,你最渴望做的事情是什么?

              近日上海市统计局就此对上海市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部分结果如下:

              根据数据,推断在假设每天增或减1小时的情况下,接受调查的上海市民对“工作赚钱”的看法。你是否赞成这种看法?从生活质量的角度加以评析。(7分)

               

            • 7.

              (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志着福建的生态省建设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省长苏树林表示,《意见》是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肯定,也对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我省正在抓紧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实施方案,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材料二  福建省自2001年起就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力度大。多年来,福建省节能降耗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始终保持全国前列,特别是森林覆盖率连续37年冠居全国。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福建省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义。(9分)

              (2)福建省公民应如何正确进行政治参与,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献计献策?(9分)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说明福建走文化振兴繁荣之路是怎样体现和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12分)

              材料四  2014年,《来自星星的你》这部被称为自社交媒体以来最被热议的韩剧,剧集在我国还未完结时在中国视频网站上的点击量便已超过10亿次。下图是福建某中学几位同学就韩剧的热播展开讨论的场面。

              (4)请你参与其中讨论,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阐明应如何正确看待韩剧热潮。(12分)

               

            • 8.

              (4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购买其播映权。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以精美的画面和温情的语调,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在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片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何启示。(12分)

              材料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体味中国饮食文化魅力的同时,“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而受讲面子、比阔气的消费陋习等影响,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央号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10分)

              材料三  《舌尖上的中国》首次采用高清设备微距拍摄,MV式的镜头和剪辑,BBC范儿的国际化表达方式,充满人性关怀的平民视角,传递出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敬意。这部记录片无论是理念还是手法,都成功地玩儿了把创新。

              (3)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2分)

              材料四  网友:看着电视上《舌尖上的中国》里的美食,再想想生活中舌尖上的元素周期表,让我这“吃货”情何以堪!什么时候才能吃得安心啊?

              (4)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如何才能让百姓“吃得安心”。(8分)

               

            • 9.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目前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世界比较情况

               

              占GDP比重

              中国

              40%左右

              发达国家

              80%左右

              世界平均水平

              60%左右

              注:目前中国的储蓄率高居世界首位,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的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第一,让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的问题。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1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