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2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2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国民道德素养却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中国式考察”等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国际形象的标签被贴到了中国人的脸上。所以,必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8分)
            • 2.
              当前,中国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7.5%,低于8%。对此,中央认为,这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9分)
            • 3.
              材料一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4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4分)
              (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4分)
            • 4.
              材料一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材料二 德国提出量子假说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指出:“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
              分析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10分)
            • 5.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12分)
              (2)根据材料,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10分)
            • 6.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最早关注的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具体科学问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许多哲学家往往首先是自然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之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赞为“最博学的人物”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还有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他们孜孜以求地探寻着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创建了一门门具体学科。
              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7.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他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亲身感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这使他非常痛恨并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他的哲学代表作《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伏尔泰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10分)
            • 8.
              高二某班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过程中,成立了兴趣小组。整理素材如下,请你参与其中:
              【时代的呼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根据时代特征,探索不同重大问题做出的独特理论贡献,其中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都成为了党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1)请你说出材料中所蕴含着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8分)
              【艰难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的过程。革命时期,在回答“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时代主题过程中,有毛泽东思想,也有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建设时期,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代主题过程中,有邓小平理论,也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二十世纪90年代,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课题时,提出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形势下,在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新课题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2)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的?(6分)
              【历史的启迪】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必将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好国内外形势,就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3)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要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