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疫情持续蔓延。截止15日,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确诊、疑似与可能病例达8997人,死亡人数达4493人。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总部表示,当前西非地区持续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已经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卫生组织还表示埃博拉病毒是40年来最严重的疫情,并呼吁各国帮助遭受埃博拉病毒肆虐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英国等各国纷纷派出医疗队参与救援,同时进一步加强本国疫情的防控工作,如美机场实施全新安检方式 通过热成像摄影监控埃博拉、加快埃博拉疫苗的研制等。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更好地应对和防控埃博拉病毒。(12分)

               

            • 2.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正在实施的月球探测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第一步为“绕”,2007年10月我国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第二步为“落”,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成功在月球软着陆,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自动巡视勘测;第三步为“回”,在2020年之前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我国探月工程每一步都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风险,但探索者不畏艰难,坚定信念,发扬航天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简要说明我国探月工程的三步走体现了哪些有关发展的观点。

               

            • 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人认为:“国外的成功经验,是我国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现成良方。”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2分)

              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 4.

              京津冀地区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核心区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区域内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有学者建议,机遇京津冀地区三省市毗邻,经济资源具有较强互补性的特征,应致力于建设“统一协调、互惠公斤”的京津冀大生态区。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其中:

              (1)京津冀地区处于同一气候带,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一般在1天内就会影响三地。主要空气污染分布,与城市群、地下水超采区、水质污染等空间分布重叠有关,应统一防空大气污染,建立协商、通报、预警、联动机制,执行统一的产业和环境准入标准,加速淘汰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实施跨省市经济协调补偿机制。

              (2)该地区中经济相对落后的河北省,应发挥河北内陆腹地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建设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相关知识,评价这位学者提出的措施与建议是否一致,并加以分析说明。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 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 6.

              中国“入世”十多年来,截止2013年12月,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4亿。与数量飙升同步,汽车的档次也日渐提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停车紧张等。 汽车产业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空气污染问题。

              中国入世十多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观点?(12分)

               

            • 7.

              2013年10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在新华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开通,是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国务院重要政务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历经2011年的洗礼,2012年的井喷,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步入成熟。据统计,截至2013年9月,腾讯、新浪两大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高达24.3万余个。从信息发布到务实应用,从单打独斗到矩阵合力,“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正成为许多政务微博努力的方向。但是部分“官微”也存在自说自话等问题。“官微”开启网络问政的新时代,同时“官微”也需要在运行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更好发挥其作用。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政府部门积极运用包括微博、论坛在内的网络媒体,加强信息披露,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以坦诚的姿态促进双方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一定能够促使政府更加公开透明,树立正面的政府形象。

              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如何看待“微博问政”现象(15分)

               

            • 8.

              综合探究(要求根据题目进行相关探究,恰当使用术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12分)

              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引发了某校高二(3)班学生的关注,同学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蕴含多重寓意,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性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成因

              主要污染物

              PM2.5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汽车尾气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工业污染排放

              其他

              注: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12分)

               

            • 9.

              中华文化源源流长、博大精深。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称为“筹算”。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筹算就演变到珠算。珠算的推广,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1)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8分)

              材料二  拾掇、黏稠,癞蛤蟆、荦荦大端 … … 这些词你能写时几个?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令人忧心,汉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做出了积极贡献。每个人必须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高度承担自己的责任。

              ( 2 ) “拯救汉字危机”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辩证法启示? ( 6 分)

               

            • 10.

              (12分)材料一  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

              ----节选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材料二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节选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