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低碳经济是以低能 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位于丹麦中部的萨姆索岛(Samso)是丹麦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岛”。岛上居民生活简单朴素,仍以农业为生。岛上耸立的风力发电机全面实现了供电的自给自足;秸秆供热工厂,满足了岛上200多户家庭的供热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针对萨姆索岛气候变化,该地居民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上海世博会闭幕,世博会闭幕后,某校学生开展了一次“了解世博,关注生活”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聚焦世博文化]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在国家馆的设计中使用了传统建筑斗拱榫卯结构,中国传统的斗拱曲线被拉直,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同时,中国馆设计了为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中国馆的设计还融入了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时代课题。    
              (1)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对中国国家馆的设计和建设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与世博] 本届世博会上,“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宁波滕头村脱颖而出,以“全球最美乡村”成功入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全球唯一入选的乡村案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滕头村的住宅区就实现雨污分流,如今,生活垃圾已全部实现了统一集运和无害化处理;二十多年来,滕头村规定每年以相当资金的投入,确保生态环境的养护和建设。滕头村长期保持60%以上的绿化率和一级空气质量。如今,这个江南小村,已经是全国闻名的AAAA级景区,年旅游综合经济收入超过亿元。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滕头村则以多年的生态和谐发展经验,唱响滕头人的世博宣言:“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2)请你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滕头人长期以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做法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材料一:2008-2009年第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按季度统计)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9年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分析,“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形势转好,另一方面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所以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能有大的变化,但应做些微调,巩固经济回升势头,避免出现新的问题,重点支持结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对我国2009年经济运行态势作出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甲同学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中国经济的企稳同升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信贷投放越多越好,其他调控政策可有可无。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价甲同学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作出如下论断:
              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某校学生开展了一次“了解世博,关注生活”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聚焦世博文化】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在国家馆的设计中使用了传统建筑斗拱榫卯结构,中国传统的斗拱曲线被拉直,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同时,中国馆的设计为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中国馆的设计还融入了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的时代课题。
              (1)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对中国国家馆的设计和建设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与世博】本届世博会上,“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宁波滕头村脱颖而出,以“全球最美乡村”成功入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全球唯一入选的乡村案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滕头村的住宅区就实现了雨污分流,如今,生活垃圾已全部实现了统一集运和无害化处理;二十多年来,滕头村规定每年以相当资金的投入,确保生态环境的养护和建设。滕头村长期保持60%以上的绿化率和一级空气质量。如今,这个江南小村,已经是全国闻名的景区,年旅游综合经济收入超过亿元。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滕头村则以多年的生态和谐发展经验,唱响滕头村人的世博宣言:“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2)请你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滕头村人长期以来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做法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大会于2010年12月6日上午在深圳隆重举行。在深圳成立30周年之际,某班同学就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就,进行了一次探究性学习,请你一同参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人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最初有限制的允许,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益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1)请你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人们对民营企业地位和作用认识的变化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注社会评论】《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作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
              (2)请从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旱灾呈现持续时间长、干旱面积大、影响程度重的特点,部分地区遭受了六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也给春耕备耕带来不利影响。
              材料二:据统计,截至2010年3月10日,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重庆五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达7935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86%;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1371万人,占全国的75%。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对五省区市抗旱救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一场万众一心降伏旱魃的战役,在西南大地上打响。
              (1)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抗旱保民生、促春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北在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总面积8000多万亩。上世纪50年代,这里荒原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地,野兽出没林间,百鸟低空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在此开垦出3000万亩耕地,每年可生产商品粮70亿公斤,“北大荒”因此被人们称为“北大仓”。
              但开发也带来严重后果:林地面积和湿地减少了一半多,原始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使原本平整的黑土地变得千沟万壑。曾肥得流油的土地因水土流失和严重消化而日益贫瘠。面对巨额“罚单”,北大荒人开始明白了一个早该明白的道理:大自然的赐予不是取之不尽的。欲取之,必予之。森林和人类唇齿相依,要尽快改善“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停止开荒,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已别无选择。
              因此,计划从2001到2010年,黑龙江将把全省1494万亩超坡耕地、沙化耕地和低产田全部退耕还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造林1500万亩。这与昔日“北大荒”上开垦出的3000万亩耕地面积相吻合。
              (1) 北大荒的变迁及人们对北大荒认识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哲学道理说明北大荒为什么要停止开荒,退耕还林恢复植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