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党中央科学把握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自19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有效的控制了人口的增长数量,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力促进了我国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不合理的发展趋势。为此,2011年11月,我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2013年12月,我国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国家计生委表示全国人大修法通过之日是该政策生效之时。
              (1)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全国人大修法通过之日是该政策生效之时”体现了我国坚持实施什么方略?并简述坚持这一方略的现实意义。
              (2)从唯物论的角度,概括当前我国全面开放二孩生育政策发生变化的方法论。(限答一个) (5分)
            • 2. 当前,人口和功能过度聚集导致“大城市病”使得北京的功能优化与品质提升受到阻碍。疏解非首都功能,既推动首都城市功能的结构合理化,带动北京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升,也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只有放眼全国、立足长远,才能实现首都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有效调整。
              运用政治学科知识,对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出两条措施建议。
            • 3.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法治中国将释放出“法治红利”,助推经济升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然而法治基础目前依然相对薄弱。强政府弱市场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产权保护不力、商业贿赂、地方债务风险等诸多问题与过度行政干预有关;我国企业每年所订立的经济合同的履约率仅为60%,每年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
              材料二  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97年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2年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针对材料一中所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2)材料二中这一“路线图”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3 )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们作为国家公民,可以从哪些方面参与和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 4. 2014年,“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代名词。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材料一  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北京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显。以如图(1、2)示能从某些角度反映出北京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1)请结合图(1、2)示简要概括这些特点。
              材料二  新常态,是指事物发展由原来的状态,转入到一种新的、稳定持续的正常状态。正确对待新常态,必须走出经济发展上的狂热躁动和高速偏好,准确认识形势,顺应经济社会规律,立足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同时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结合材料,从以下两问中任选一问作答)
              (2)①要适应新常态,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如何用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及早适应新常态。
              (3)2014年,北京被赋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这既是新常态下首都服务于国家建设的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以下是北京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些具体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
              措 施理 由
              建立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较全面地覆盖了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和环节。例: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能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和支持力度,重点培养和资助青年科技人员。
              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激发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形成了包括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在内的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政策体系。
              材料三  适应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近年来,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不仅重视打击国内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还加大力度保护海外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和国家的相关经济权益。
              (4)结合材料中的相关措施,分析我国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政治学依据。
            • 5. 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大资料。其处理的流程是:首先利用多种轻型数据库收集海量数据,将不同的数据流整合到大型数据库中,然后对各个维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各种各样的关联,最后进行一定的预测。依托这一流程,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决策效果精确量化,效率大幅度提高,有可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大数据的出现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根据历史医疗数据,结合遗传变异、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对特殊药物的反应等,患者可以要求个性化的医疗;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根据大数据建立的微博营销以及微信公共账号营销,为经营者提供了免费的营销渠道……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变成了几乎是透明的虚拟世界,当人们在网上购物、发送电邮、发微博时,都会在不经意间留下一串串数字足迹;由信息网络系统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水、电力、交通、银行、金融、商业和军事等庞大数据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大数据对个人的经济生活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2)有人认为,大数据决策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因而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方式。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潜在风险?请提出两条化解风险的措施。
            •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解放思想列于改革条件的首要位置,特别强调了其“总开关”作用。在新的时代场景中解放思想,改革者必须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局部利益的狭隘,穿透短视思维的迷雾,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思考,改革者应如何做到解放思想。
            •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c
              材料一“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该县正遭受严重的内涝、风 沙、盐碱三害,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为了摸清“三害”灾 情,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简便、易 行的“三害”治理方法。他强忍病痛,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材料二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虽然焦裕祿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冈山 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 学习焦裕禄精神。
              (1)结合材料一中焦裕禄的事迹,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期为什么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3)请就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 8. “嫦娥”奔月:大航天战略惠及国民经济
              材料一: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落月。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在外星球着陆能力的国家。
              我国航天产业所辐射出来的产业链,已经达到1200亿元的规模。仅卫星领域而言,卫星广播电视教育使我国几千万人通过这所“空中学校”接受培训,直接节省资源可折合数百亿元。矿产、地质、铁道、桥梁等部门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勘察,节约的资源和所取得的收益都相当可观。还有数据显示,建国后研制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因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而研制的。航天研制部门用于研制火箭和各种卫星的投资,60%-80%转移到了其他工业部门和科研单位。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及国家科技创新,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航天科技是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的“发动机”,将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漫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航天科技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
              (2)根据漫画,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航天事业产生衍生效应的原因。
              (3)航天科技必须创新。创新,航天科技的发展才有活力和生机,试从唯物论角度就航天科技创新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 9. 2009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市政府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并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1)联系材料,说明市政府的上述举措体现的哲学道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联系材料,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此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如孔子曾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中国的慈善事业,同样有着悠久的传统。汉唐寺院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的长盛不衰;宋代养老扶幼事业的勃兴;元医疗救助的兴起;明清民间慈善群体在中国慈善史上首屈一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各种慈善力量在扶贫济困、灾害救助、扶老救孤、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简称《慈善法》),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必须认识到,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慈善活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有的甚至受到社会的质疑和批评;对慈善文化认知度不够,普通民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等。发展慈善事业仍任重道远。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传统慈善思想对当今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价值所在。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国慈善事业更好地发展。
              (3)《慈善法》将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为使《慈善法》家喻户晓、慈善文化深入人心,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