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目前为1.5~1.6,人口总量虽然保持持续增长,但惯性趋弱;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本世纪30年代中期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 7提高到1/4;独生子女家庭1.5亿多户,独居老人的比例提高,家庭的传统功能有所弱化;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这些因素都从客观上推动了我国计划生育的调整。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材料二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确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随之而来,越来越多国人开始为安全感买单。“宝宝的尿不湿是日本的,玩具是美国的,护肤品是德国的……”时至今日,国人对国产奶粉质量的不安仍在发酵,淘宝上依然有196万妈妈只买洋奶粉,并且这个数量仍在增长;父母们在洋奶粉上的花销高达163亿元,平均每个家长花了8343元。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才不会让“越来越多国人为安全感买单

            • 2.

              2016年11月9日,中国著名的两大经济学家张维迎与林毅夫围绕产业政策提出以下主要观点:

                 张维迎:从历史上来看,许多产业政策最终失败了。企业家是市场的主角,发现和创造交易机会是企业家的基本功能;正是通过企业家发现不均衡和套利,市场才趋向均衡;正是企业的创新,使得市场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并由此推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林毅夫: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如果没有其他必要的安排,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倘若失败,将承担所有成本,并让后来者知道螃蟹不可吃,不去犯同样的错误;倘若成功了,后来者将会随之涌进,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不会有垄断利润,也就是如果没有其他必要的安排,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而言,失败的成本和成功的收益是不对称的;而从社会的角度看,不管失败或成功都给后来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政府需要给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一定的激励,企业家才会有积极性去冒这个风险。以其他国家的经验举例,二战后13个发展快的经济体都有政府的产业政策来支持新产业发展。

              (1)结合材料,分析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所体现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以上观点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 3.

              相机调控,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相机调控很重要的就是根据眼前的变化,制定不同的政策预案和项目准备,选择好政策意图与政策时点。

              (1)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相机调控所体现的哲学思维。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施相机调控的重要性。

            • 4. 材料一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形成的重要步骤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国家发改委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纲要》草案,在充分论证、公开征集公民意见基础上,提交国务院全体会议审议,形成《纲要(草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审查和批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材料二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央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实现精准挟贫、精准脱贫。 。

              (1)结合材料一, 运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分析“十三五”规划《纲要》形成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辨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3)实现扶贫目标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具体措施

              经济学依据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安排高校实施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计划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支撑

            • 5.

              相机调控,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相机调控很重要的就是根据眼前的变化,制定不同的政策预案和项目准备,选择好政策意图与政策时点。

              (1)运用物质观知识,说明相机调控所体现的哲学思维。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施相机调控的重要性。

            • 6.

              结合经济常识相关内容,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简要回答:怎样才能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 7.

              下图为近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与增长情况。


              (1)《科学》杂志预测,到2045年,全球平均会有一半劳动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达到77%。从生产要素和劳动就业的角度,简要说明越来越多劳动岗位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这一预测的道理。
              (2)有人说,人工智能将会完全取代人。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 8.

              下图为经济学著名的“微笑曲线”。


              (1)“微笑曲线”显示,在生产链条中,技术、专利处于获利高位端。从社会生产的劳动要素和科学技术要素角度,运用经济常识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2)有人认为,在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期,我国的产业链条应向“微笑曲线”两端移动,淘汰劳动密集型产能。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 9.

              “分享经济” 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它是指资源所有者将自己闲置的资源拿出来,供那些需要的人有偿使用。作为互联网下的“新经济”“新商业”形态,“分享经济”正在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

              材料一:
                                                                  中美两国分享经济发展状况比较

              注: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委员会上月底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预测,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分享经济领域也从最早的租车、租房拓展至更多领域,如生产能力、生活服务、知识技能分享等。

              材料二: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大,分享意愿强。2010年以来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和O2O的发展,为我国的分享经济企业创建并不断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发展分享经济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并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支持分享经济发展”。市场巨大,政策给力,目前,我国已进入分享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1)概括材料一图表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知识回答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分享经济的原因。
              (3)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分享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 10.

              雾霾再度袭扰惹人烦恼。雾霾天气影响了人们生活和健康。某校高二(1)班同学就“远离雾霾,绿色出行”的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同学们通过采访有关专家认识到:雾霾天气会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改变免疫结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同学们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省13个省辖市,都制定了符合当地的空气应急整治方案,同时加强预测,做到提前48小时预测空气质量,根据情况实施管控。

              ⑴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部门实施管控的必要性。

              ⑵请从唯物论角度,揭示政府管控措施的哲学依据。




              同学们通过学习认识到:驱除雾霾,实现“天空蓝”,需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

              ⑶请说明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应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