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9月3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习近平在讲话中承诺:“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也是为了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和产能过剩问题。今后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下降23%、15%、18%。
                     材料二据共同社2016年7月5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召开了旨在讨论温室气体减排长期措施的专家会议。为了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采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会议将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投资及技术革新的措施。然而在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17)上,日本反对《京都议定书》,并不认同新设定的减排义务,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方批评。各国认为必须顺应气候变化规律,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这恰恰需要各国实实在在的努力与投入。
                      材料三人类一直专注于经济增长,而气候变化问题在很长时间内都未受刭重视,最初是在科学家关于环境监测的各类实验中被讨论的。直到上个世纪中期,为了解决“没有发展的增长”这种情况,气候变化问题才全面引起了大众关注,人们也开始探讨引发气候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很多自然科学家进行过多次勘测、实验、不断反复分析证实后作出了多份报告。从“自然界自身的产物”到“人类活动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们日益发现各个国家都必须要承担这种“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更多的科学家也在试图作出更准确的分析,以解决这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哲理。
              (2)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论观点说明气候变化问题为什么会被提出并不断深化。
            • 2. 一个年轻人问智者:“您说过,生话如同一棵长满果实的大树,只要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能获得幸福的果实,但是我为何至今仍两手空空?”。
              智者回答:“……”。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題:
              (1)如果你是智者,请你替他说出一个原因,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两手空空?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知识,选取两个理论角度加以分析。
            •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尊重市场规律、发挥企业家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减少低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供需对接,使国内的供给与需求在不断循环升高的层次上反复达到新的平衡,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1)运用“运动是有规律的”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为什么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发挥企业家精神。
                     材料二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原有的“三驾马车”单一考虑需求侧,已无法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此中央决定加大供给侧改革,从供给、需求两端发力,共同激发其活力,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从扩大内需到供给、需求双轮驱动的战略转变。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从扩大内需向供给、需求双轮驱动的战略转变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 4. 2016年9月1 5日,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一一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1 0月1 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 9日飞船与天宫二号顺利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按计划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 5. 材料一:为了推进“机器换人” 战略,浙江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 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 企业的相关数据。2015年来,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材料二:无论新科技革命的前景多么诱人,它所伴生的风险都不可轻忽。防范风险,需要分外关注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机器换人热潮,在目前还未见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深化,分工细化,还可能反生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当下从事重复性、常规性、高危性工作的员工,最有可能在人机竞赛中被替代出局,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效应是多重的,许多未知的世界还有待我们去探索,许多争论的议题还有待实践去深化。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企业“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2)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新技术革命?
            • 6. 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中说穿山甲记载,穿山甲是一种食蚁动物,它“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习性果真是这样吗?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李时珍跟随猎人进入深山老林,进行穿山甲解剖,发现该动物的胃里确实装满了未消化的蚂蚁,证明了本草书的记载是正确的。但李时珍发现穿山甲不是由鳞片诱蚁的,而是“常吐舌诱蚁食之”。这样,他对穿山甲的认识就前进了一步。
              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求索真理。
            • 7.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宇宙间最快的速度是光速,没有任何速度能超越光速,因此有了“相对论”。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布研究结果显示,在向730公里外的意大利国立核物理研究所大型中微子振荡实验项目组以接近光速运动的方式传递粒子束时,中微子束到达时间比预计的早了60纳秒,这意味着中微子以快于光速的速度飞行。一旦这一发现被验证为真,将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甚至将彻底改变人类对整个宇宙存在的看法,因此亟需其他实验的独立测量进行重复试验。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的观点谈谈上述材料给我们带来那些启示。
            • 8.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历史回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党的十四大以来,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泛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中的基础性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理解“政府和市场关系”上所发生的思想变化。
            • 9. 2013年6月11日下午5时38分,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

              听众:3805274人
              已收听
              最新消息 2013年10月25日 16:54
              日前,欧洲航天局(ESA)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开展火星车试验。本次试验参照任务是ESA 2018年火星探测计划,所使用的漫游车叫布里奇特(Bridget),车上装有全景3D照相机、近景摄影机、能够提供地下土壤三维视图的雷达。这些仪器能够选出最适合开钻的区域,以便收集地下样本。http://url.cn/OIceal 更多
              从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到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神舟”的每一次飞行,都在刷新一个高度,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漫步到“万里穿针”,从自动交会对接到“手自一体”……随着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神舟人”的太空探索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
              (1)试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2)“神舟人”的太空探索,说明求索真理是一个历程,为什么?
            • 10. “和自然共存”是人类所向往的最高境界。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日本人民在不断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一套有关防震救灾方面的比较健全的做法和机制。
              1995年阪神大地震之后提出了一个“不让阪神大震灾的教训风化”的口号,各地都在研究阪神大震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教训,做了相当多的应对工作。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并引发最高达七米多的海啸,在大灾难面前,原来制定的应对措施失去了效用,海啸造成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特别是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日本政府4月12日将事故等级上调至最高的7级。日本东京电力公司4月13日承认,目前无法给出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明确路线图。
              这次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给人类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人类应如何安全利用核能,该课题考验着人们。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们一定能战胜地震灾害、处理好核泄漏的理论依据。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