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沙河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早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沙河市就提出了“挖出地下聚宝盆,培植地上摇钱树”的经济转型思路,历届市委、市政府都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近年来,在对市情进行再认识、再分析、再把握后,该市决策者深刻地认识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开放创新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道理的?
            • 2.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2015年10月5日,名字取自《诗经》的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疟疾肆虐,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试验,屠呦呦和课题组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但是,后续的实现结果显示抑制率只有12%—40%。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试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从12%到100%,这个看似极为简单的提取过程,却弥足珍贵。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分析屠呦呦及其团队的科研历程。
            • 3.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那么青蒿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上世纪六十年代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每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基础上,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经研制380多个样品,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在经历190次的提取失败后,采用低沸点的乙醚终于在1971年成功提取了青蒿素!经安全性实验及自身试服后于1972年、1973年分别在海南昌江疟区作首次临床研究,证实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接着在全国各地扩大临床验证,至1978年,共治疗2099例(其中包括间日疟1511例,恶性疟588例),全部获得临床痊愈,由此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结合材料,说明青蒿素的研制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 4. 2014年新学期起,北京市百万中小学生有计划地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北京市教委要求,所有中小学要把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列入课时计划,时间不少于全部学时的10%。
              请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谈谈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大课堂”。
            • 5.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那么青蒿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上世纪六十年代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每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基础上,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经研制380多个样品,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在经历190次的提取失败后,采用低沸点的乙醚终于在1971年成功提取了青蒿素!经安全性实验及自身试服后于1972年、1973年分别在海南昌江疟区作首次临床研究,证实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接着在全国各地扩大临床验证,至1978年,共治疗2099例(其中包括间日疟1511例,恶性疟588例),全部获得临床痊愈,由此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结合材料,说明青蒿素的研制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