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
              步骤
              时  间
              内             容

              2008.3——2010.2
              发改委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2010.2——2010.10
              党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通过

              2010.10——2011.1
              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论证

               
              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意见

              2011.3
              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公布

              2012年开始
              规划实施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涵的哲理。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公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特别是在当今的时代,更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国内、国际意义
              .材料一: 2009年和2010年安徽省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情况比较(单位:元)

              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10年安徽GDP总量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2%;2010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52:1,而2009年为2.57:1。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10分)
              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中央在怎样认识和对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上, 其提法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新中国建立后,直至“文化大革命”,一般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原则。至于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等,长期没有强调过。党的十三大提出:“我们的分配政策,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党的十四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出:“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党的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认识的深化。
              (2结合材料二,说明从单纯强调社会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8)
              材料三:2011年9月1日,商讨利比亚政治过渡和经济重建的“利比亚之友”国际会议在巴黎召开,中国政府就利比亚政治过渡和经济重建提出了4点主张:要尽快恢复利比亚局势稳定,这符合利比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开启包容性政治过渡进程,最大限度地维护利比亚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国际社会应尊重利比亚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由利比亚人民自主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要支持联合国在利比亚战后安排中发挥主导作用             (3)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关于利比亚问题提出4点主张的依据。(12分)
            • 3. .据报道,广州市从2010年11月8日起取消亚运公共交通全民免费措施,改为发放交通补贴。原因不复杂,交通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共交通免费一周来,公交地铁的日客流量高达1754万人次,地铁日客流量更是近800万人次,大大超出运输能力,严重影响地铁正常安检和亚运安保工作,对市民上下班正常出行造成极大不便。”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公共政策的制定要以人为本”为主题召开辩论会,请你参与其中。
              问题探究  
                 11月1日是广州实行亚运公共交通免费‘“大礼包”首日,当天广州地铁便被“挤爆”,市民用“震撼”来形容汹涌客流。一份原本亚运会期间给市民的“礼物”终因客流激增“吃不消”昙花一现般天折掉了。6日晚广州决定取消亚运全民免费乘坐公共交通,改为发放交通补贴(11月7日《新京报》)
              (1)请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广州市政府的做法予以评析(6分)
               
               
               
              放眼未来
              “免费地铁‘不免费’的喜与忧”。在微博上,这一城市公共交通调整措施被演绎成一场悲喜剧,奚落与调侃的文字争奇斗艳,广州地铁免费后很挤:西装进去,三点式出来;水桶腰进去,水蛇腰出来”……可喜的是,广州政府能及时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对公共政策的缺陷进行弥补和完善,而不是“闭门造车”,刚愎自用。
                  有网友A评论:短短的7天时间内,政府灵活性调整了政策相关内容,使政策更注重从实 际情况出发,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民需要。
                  有网友B评论:作为涉及到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应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从而使做出的决策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能为人民的切身利益服务。
                  有网友c评论:公交地铁免费的政策给地铁带来的压力首当其冲,最受影响的便是那些有刚性出行需求的上班族。希望交委能对目前的政策做些积极改进,着重解决上班族的需求的同时,使得各阶层人群都能从中获益,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请简要回答上述论断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观的。(8分)
               
               
              我来参与
              广州“地铁事件”折射出大城市交通管理的普遍难题。本周日晚六时,市客运交通管理处将召开市民座谈会,积极听取社会各界对“免费新政”的体会和建议。
              (3) 如果你是一位市民代表,请你就如何更好地服务市民,让大家能更轻松愉快地享受亚运带来的优惠便利出谋划策,提两条合理性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4分)
               
            • 4.

              弗兰西斯·培根在他的《新工具》一书中说:“历来处理科学的人,不是实验家,就是推论家。实验家像蚂蚁,只会采集和使用;推论家像蜘蛛,只凭自己的材料来织成丝网。而蜜蜂在庭院里和田野里从花朵中采集材料,再用自己的能力加以变化和消化。哲学的真正任务就是这样。”

              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学蜜蜂而不能学蚂蚁和蜘蛛?(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