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2016年数不胜数的流行热词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洪荒之力、诗和远方、小目标……这些流行热词不仅是2016年度的一个缩影,而且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今社会、文化以及人们心态的多元、多彩的视角和变化。
              (1)上述材料蕴含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材料二:“最好先订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一个亿”,“小目标”迅速成为热词,各种版本的“小目标”纷纷涌现。“考试版”:我先考它个全校第一;“创业版”:我先开它个100家分店……有评论指出:超出实际的“小目标”就失去了作为目标的价值。
              (2)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小目标”?
            • 2.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乌镇时间”再次开启,人们期待着中国平台服务世界,中国智慧启迪世界,在合作共赢中开启世界互联网“美美与共”的大同时代。
              21年前,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开启了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新时代。从“K”时代到“G”时代,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中国互联网一直在致力于讲好“中国股市”,表达“中国主张”;“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互联网建设发展过程所蕴含的道理。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指出,经过长征党和红军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经过长征使我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党在思想上和理论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
              (1)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我党是怎样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材料二: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长征与长征精神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征路线和长征文化的开发,对于让后人铭记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国,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伟大的长征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品格和辉煌灿烂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2)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并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利用长征精神丰富与发展中华文化?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因为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
              (2)实现伟大理想,没有平凡的大道可走,长征永远在路上。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只有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才能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3)若班级召开“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提倡家庭要“积善”。明代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的时代当然远非明代所能够比拟,在家风建设中,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的许多“老规矩”也必然地被历史所淘汰了,比如“父母在不远游”、“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等,都应当被抛弃了,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家风建设不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借鉴“好东西”。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家风建设过程中所蕴含的哲理。
            • 6. 材料一: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耐药性,传统抗疟药已经失效,大批病人因此失去生命。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攻克了整个疟疾领域耐药性的问题,开创疟疾治疗的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随后,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先后发明出双氢青蒿素、复方双氢青蒿素等“升级版”,不仅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并为解决一些传统疑难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因为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屠呦呦获得了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认可,先后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1年)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材料二:科学道路从来都是不平坦的,青蒿素的研究是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科研组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从收集的2000多个药方中选出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研制出380多个样品,从中医古典文献“青蒿治疟”的记载中获取灵感,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在经过190次失败后,在第191次实验中终于发现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并于次年从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回顾这段历程,屠呦呦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中医药是个伟大宝库,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用现代科学进行研究。现在有很多新的手段,假如能够两者结合起来,还会找出一些新的药物。希望这次获奖能够作为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年轻人力争图强,努力争创高峰。
              (2)材料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哪些道理?
            • 7. 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材料一:面对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的两难困局,智慧的A市人想出了“生态补偿”的办法来破解,对保护自然生态有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贴。在近两年的摸索中,A市市政府不断完善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新的补偿办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以及村落大小、人口多少,实现差别化补偿。
              材料二:该地宣传部门以详实而又生动的图片展示我国环保面临的挑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环保理论宣传,以生活中的实例指出污染环境的相关行为及其危害,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以环保诚信签字等形式增强宣传的影响力。在环保诚信签字中,有市民说:“我知道要环保环境,却不知道怎么做。今天我了解了相当多的环保知识,知道了如何避免污染环境,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以后一定不会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1)结合材料一,说明A市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举措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地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积极影响。
              (3)请你从唯物论的角度,就公民如何参与环境保护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成为中国“本土选手”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
              为寻良药,屠呦呦先整理医籍药志,并走访中医专家,从千余药方中选出640种药物(含青蒿在内),随之展开实验研究,从大量样品中筛选出抗疟活性较强的药物,但研究结果却不理想。
                  屠呦呦重读古医书《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记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非传统“水煎”法,她由此大胆猜测高温提取会破坏青蒿的药效,于是另辟蹊径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进行提取,从而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有效药物成分。
                  屠呦呦虽身患多种疾病,但她始终坚持工作,正是这种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精神使抗疟新药“青蒿素”诞生。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学实验活动在获取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事业加快发展,请就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两条建议。
            • 9.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项制度创新。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角度,阐述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项制度创新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说明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意义。
            • 10.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多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结合材料,谈谈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