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0分)
              城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表1)。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规定,也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2)。
              表1     城市人口占人口比例
              年份
              1953
              1979
              1995
              2009
              比例(%)
              13.26
              18.9
              29.04
              46.6
                      
              表2  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以全国人大为例)
              选举法制定或
              修改年份
              1953(制定)
              1979(修改)
              1995(修改)
              2010(修改)
              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
              人口数比例
              8:1
              8:1
              4:1
              1:1
               
              注:“8:1”也即,如果农村每80万人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城市则每10万人口就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其它类推。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0分)
            • 2.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联系材料,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应怎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12分)
            • 3. 2011年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工作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话题一: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打赢节能减排持久战和攻坚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分析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唯物论依据,并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为我国打赢节能减排持久战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话题二:节能减排重在落实
              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安徽省省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秘书长詹夏来就贯彻落实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安徽省节能减排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节能减排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这关系到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全局,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推进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及“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2)联系实际,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省委、省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12分)
            • 4.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并适时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的道路进一步确立。
                  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总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找到一条新路,一条再创辉煌的路。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 5. 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这一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们的支持、理解。但仍有少数人有看法:个别高收入者认为这是劫富济贫;少数非法收入者极力反对,采取种种手段隐瞒、转移收入;个别低收入者认为还不公平,应该大幅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 “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正确性。
            • 6. 材料一 有专家称,“19世纪是发展经济的世纪,20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1世纪是文化建设新时代的世纪。”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已成为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钟灵毓秀的江苏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目前江苏文化的现实影响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领跑全国的状况还很不相称。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建设“法治江苏”、“平安江苏”、“诚信江苏”、“绿色江苏”,把“文化江苏”建设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江苏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建设“文化江苏”应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 7. 材料一: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吐鲁番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许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如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文字等,其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胡琴、箫、马头琴、冬不拉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
              材料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之路——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立场。这激发了各族儿女爱国爱家的热情,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党和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中是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