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7月30日召开会议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进行调整,稳中有为。要统筹各种关系、优化经济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分析上述材料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12分)

               

            • 2.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八次三中全会构成了改革开放环环相扣的壮丽画卷: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代的起点,一是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实行改革开放;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改革的一个里程碑,首次承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市场是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标志和里程碑,提出了全面改革的60条306项的具体任务,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现代化实践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建设现代化的理论认识不断更新。

              结合材料,请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

               

            • 3.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2月天津市政府工作剪辑:

              1、3日市政府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强调,继续突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2、6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状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根据天津市民营经济的整体现状,确定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目标;这必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天津经济发展活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进美丽天津建设。

              3、“真情天津——201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12月1日启动。评选在美丽天津建设中涌现出的凡人善举,在道德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身边好人,展现本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1)联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述天津市政府是怎样建设美丽天津的?(7分)

              (2)结合材料,分析天津市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6分)

              (3)国务院已批准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假如生态城管委会在建设绿色示范区的过程中损害了你的利益,你应坚持哪些原则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自己的受损情况?(6分)

               

            • 4.

              对“三角形内角之和”的认识历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 5.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劳动力投入和出口拉动,没有形成技术、生产率和内需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现在,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变贵”将对那些资源浪费型、环境污染型、劳动力成本低廉型的企业形成“挤出效应”或“倒逼效应”,让那些居于产业链低端、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不得不通过增加技术和管理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不可避免地,生产要素价格的重估将是对中国经济结构的一种强制性调整,当中国传统优势不再时,中国不能再“畏变”,而要积极“求变”。

              请你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为什么要积极“求变”?(10分)

               

            • 6.

               材料一: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材料二:近十几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提升,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

              材料三: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如城镇体系发展不协调、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严重考验,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相同职能类型的城镇重复建设,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滞后。城镇化进程对资源消耗过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重。城镇化速度与产业结构演进不协调、产业与居住配套不合理,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无序,既浪费珍贵的土地资源,又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园区的生活配套功能缺少,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城镇化速度太快,新增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需要健全,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尚需改进等。这些矛盾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妨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悖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旨。因此,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9分)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12分)

               

            • 7.

              从去年11月5日到今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共召开了40次。梳理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个个议题、一项项决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确把握中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和规律,科学远眺“国计民生”的大势,运筹帷幄,沉着应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是如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

               

            • 8.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贪大求洋,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大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不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GDP,忽视将速度、效益统一,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了经济结构的不协调,而且老百姓怨声载道。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追求“绿色GDP”,不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坚持求真务实,重实际。

              请结合上述材料并从辨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怎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

               

            • 9.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变轨后,飞船顺利进入轨道。“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请回答:

              (1)有人认为变轨的成功说明人能够改变规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对待规律应坚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4分)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6分)

              (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8分)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