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     

              材料一《庄子•达生》梓庆篇仅146字,朴实无华地述说了2300年前一位中国匠人的精神境界与风骨,让我们来细细品味。     梓庆削木为鐻(jù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未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zhaī通斋)以静心。齐三曰,而不效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从梓庆看中国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专注走心、追求极致,每一件作品,若想达到精致和完美,都必须把工作的每个环节做细和做到位:“工匠精神”是荣辱不惊、忘名忘利,与今天许多人做事希望利益回报立竿见影相比,梓庆的做法体现出中国古代匠人的更高境界:“工匠精神”是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术到极致,几近于道。梓庆作为一名杰出的匠人,在选材前全然地净化自己,带着对树木和自然生命的极大尊重去选材。     

              我们坚信,在互联网时代,重提“工匠精神”并不落伍。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坚持。它能让中华文明走得更久远。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提升消费品品质。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増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梓庆所具有的中国“工匠精神”坚持的方法论内容。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价值观导向作用知识,分析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品质的作用。

            • 2.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计生政策始终处在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中。下表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时间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与调整的重要事件

              1982年9月

              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

              1982年12月

              五届全国人大第五会议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

              2002年9月

              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3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

              2014年全年

              各省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落实单独二孩。

              2015年10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

              2015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1)国家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体现了什么国家职能?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和调整的过程,是如何体现人大制度的优越性的?
              (3)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每一次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都顺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辩证唯物论角度,概括这种做法所运用的方法论。

              (4)从认识论的角度,简要分析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原因。

            • 3.

              屠呦呦: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2015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屠呦呦多年艰苦奋斗、执著地进行科学研究,围绕国家需求,克服困难、一丝不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党和政府关心中医药、重视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发展取得的结果,是举国体制、针对中医药工作全国一盘棋取得的胜利,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科学家群体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医药为人类做出的新的贡献。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千意见》提出,优化区路网结构。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某班同学就此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联系材料,请你运用“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推广街区制的原因。 
              (2)联系材料,请你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角度,谈谈“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这一要求的合理性。 
              (3)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请你为政府推广街区制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 5. 材料一:看着朱婷和林莉们齐刷刷抬脚轻叩冠军奖台,正在备考的我,眼泪夺眶而出、肆意流淌。略显稚嫩的中国女排从逆境中奋起,杀出重围,最终夺取里约奥运金牌,靠的不只是一流的技能,更是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场上场下、教练队员,在国旗下集结,为祖国而征战;团结如一人,配合似双手;无论对手如何强大,都毫不畏惧,敢于亮剑;不管比分落后多少,都每球必拼,决不放弃。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打法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自己的体能和技术战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也该振作起来了。
              (1)结合材料一,说明意识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材料二:2016年8月,中国女排第三次取得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奏响中国时代最强音。“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仍然充满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2)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阐述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女排精神”的原因。
            • 6.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贵在学用结合,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学”与“做”都应落细落小,培养“日积寸功”的习惯。只有从细微处着手,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要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解决问题中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注重解决问题是党内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根据材料,分析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 7. “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50年,年仅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第九天决定回国效力。从1958年开始,他隐姓埋名、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原子弹、氢弹的研究上去。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迷,他带领团队刻苦学习理论,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学研究。他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两年零八个月之后氢弹研制成功。
              (1)运用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两弹”成功研制的过程。
              (2)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回答邓稼先的人生经历对我们的启示。(写出两条)
            • 8. 为了改进圆珠笔,某制造商召开专题会议,了解现在的圆珠笔有什么缺点。有人很快就对这种笔提出多种缺点。例如,写的字不容易擦掉;有时出油太多;停一段时间不用就不出油;笔帽容易丢失;笔油沾在衣服上很难洗掉;不能既写粗字又写细字;笔尖上积聚油和纸渣,容易脏等,并对克服这些缺点提出建议。
              (1)对圆珠笔提出数十种缺点,这种发散思维方式采用的技法是 ______
              A.列举法    B.检核表法    C.信息交合法
              (2)结合材料说明发散思维有助于思维创新。
            • 9. 工业文明的扩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也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环境问题从现象看,是由于工业高度发展造成的,但实质上,在于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由此支配的发展模式。随着工业文明的诞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和主宰自然的认识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毫无节制地开放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在工业化过程迅猛推进的同时,人类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认识到这一切是“人类反叛自然界”的结果,要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活动主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节目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一轮查字典、手写热、练书法的浪潮。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我国有关部门推出了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开发的相关项目,如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建设“中华字库工程”,该工程将收集现有文献资料中的汉字形体和少数民族文字形体,建立字际联系。为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与此同时,国家号召在全社会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央视科教频道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