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8分)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以来我国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网民人数、网购交易数额等数据

              年份项目

              材料二:2014年阿里双十一全天交易额571亿。网络购物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有效刺激了消费,加快了经济增长;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快递行业的发展。然而,快速发展起来的网购信誉保证体系却一直跟不上。2013 年全国受理互联网销售服务投诉30355件,同比增长43.3%,这说明随着网络交易爆发式的增长,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还有很多不足和漏洞;网络交易存在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

              材料三网购的快速发展,使实体经济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有人提出希望政府严格管控。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政府应全力做好调控监管,促进网购健康发展,避免可能出现的“无所不能”与“无所作为”两种偏向。

              (1)简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及其内在联系。(8分)

              (2)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部门在网购调控监管中避免出现“两种偏向”的理由。(10分)

              (3)结合材料二、三,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并促进网购的健康发展。(10分)

               

            • 2.

              2014年9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力破“一考定终身”陈规;实行不分文理政策;力改“唯分数论”,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参考,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根据意见,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取消学科奥赛、体育艺术等6项鼓励性加分项目,保留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等5项扶持性加分项目。

              (1)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蕴含的哲学思想。(9分)

              (2)有同学认为,我国高招政策向特殊学生群体倾斜,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但违背了平等原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6分)

               

            • 3.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7月30日召开会议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进行调整,稳中有为。要统筹各种关系、优化经济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分析上述材料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12分)

               

            • 4.

              材料一:或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睁眼忙到天黑”,不存在作风问题;或是态度犹豫观望,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听不到真意见、查不准真“病灶”……查摆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却苦于“找不出问题”。2013年8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传递出这样一个判断: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

              材料二:老子《道德经》里说,“夫谓无病,实则病矣”,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温水里煮青蛙”,到病入膏肓,恐怕就悔之晚矣。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中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的合理性。(11分)

               

            • 5.

               材料一: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材料二:近十几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提升,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

              材料三: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如城镇体系发展不协调、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严重考验,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相同职能类型的城镇重复建设,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滞后。城镇化进程对资源消耗过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重。城镇化速度与产业结构演进不协调、产业与居住配套不合理,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无序,既浪费珍贵的土地资源,又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园区的生活配套功能缺少,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城镇化速度太快,新增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需要健全,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尚需改进等。这些矛盾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妨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悖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旨。因此,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9分)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12分)

               

            • 6.

              2011年10月22日,中国环境报山东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召 开。

                  材料一 会议指出,“十二五”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做好环境新闻宣传工作,积极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政策指导、舆论监督、资讯服务作用,弘扬新时期环保精神,提升公众环境意识,让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环保宣传工作。(4分)

               

              材料二  近年来,山东省瞄准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以关键领域的突破带动技术创新的整体跨越,一大批重点项目跻身国家计划。同时,以科技创新作标尺,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高产剩等科技含量低的产业,坚决压坚决砍;对那些节约型、环保型、短缺型等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潜力大的产业,坚决保猛支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上述做法的辩证法依据。(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