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全民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 诵读经典”、“古诗朗诵”, 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1)结合材料,说明中小学校创新古诗词学习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2)赵某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感触颇深,请你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为他备战下届比赛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 2. 振兴足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近年来,我国为促进包括足球在内的体育事业的发养不断进行着改革与探索。为了促进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体质,去年教育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国家体育总局也将每年对校园足球的拨款从4000万元增至5600万元。
              面对校园足球的热潮,一些家长担心踢球会耽误学习。请你任选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哲理帮助老师和家长解除疑虑。
            • 3. 材料:为助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和“四新”经济,贯彻落实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要求,上海于2015年7月15日至24日举办2015上海国际信息消费节。本次活动从用户体验与市场需求出发,打通信息产品宣传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传递信息消费新体验,营造创新创业新氛围,促进信息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相关做法的意义。
              (2)分析材料相关措施的辩证法依据。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复杂,要让“中国梦”得以实现,一定要立足于现实的前提和基础,将困难想得充分些,将问题考虑得深入些,让梦想插上现实的翅膀,脚踏实地地努力,实实在在地奋斗,中国的未来就会有更光明的前景。学生李晓归纳:圆梦需要实实在在的奋斗。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知识,谈谈“圆梦需要实实在在的奋斗”对你的哲学启示。
              材料二  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仍在推进中,力求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对于阅读立法,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反对者认为,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你可任意选择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中的一种,对其合理性进行简要评析。
            • 5. 材料: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展望未来,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要充分考虑到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的不同政治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照顾各国的舒适度。二是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三是要加强战略自觉和统筹规划。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应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为中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建议。
            • 6.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三中全会一览表
              时间届别内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关注三农问题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
              材料二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统筹兼顾。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试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哲理,分析材料二。
            • 7. 2013年11月9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备受亿万群众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实际上近年来党和政府已经对收入分配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初次分配领域,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在再分配领域,着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领悟材料中我国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哲学智慧。
            • 8. 材料一:央行于2010年10月19日晚间宣布,自2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时隔三年我国央行首度加息。
              材料二:有专家分析认为,此举意在控制通货膨胀压力,扭转“负利率”局面,同时也有助于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推动我国经济均衡健康发展。加息也是中央进一步释放调结构信号,传递中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型的决心,中国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非速度
              用所学的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这次利率调整的依据。
            • 9. 交通拥堵问题是人们时下关心的社会热点,2010年 12月23日北京治堵新政正式颁布。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单双号限行、三环以内等重点区域提升停车收费标准以及限购等。
              对于即将出台的政策,北京市民议论纷纷。
              声音一:这些政策大多还是短期政策,限行岂能常态化,要真正解决拥堵问题,任重而道远。
              声音二:不能停留在“限”上,还应在出行方式优化和扩容上下工夫。比如,继续大力优先发展公交系统,让公交地铁的班次更加密集,乘坐的环境更加舒适,运营时间要延长。
              声音三:国家鼓励购买却限制使用,板子主要打在购车或准备购车的普通工薪阶层的屁股上,而对庞大的公车拥有群体,几乎毫无触动。
              (1)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北京市民对拥堵问题、治堵措施的看法。
              (2)如果你是北京市民,你会选择何种方式在市区内出行,并结合《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 10. 某省政府召开了一次不同地区、各个级别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干部们针对如何协调发展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干部甲:协调发展首先要建设新农村,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尽快富起来。为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可见,协调发展就是一个经济的指标问题。
              干部乙:当前,困扰和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很多,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贫富差异等问题。因此,各个地区要争取速度,最好用几年时间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府可以给各个地区限时间、定指标、定任务,发动群众打一场协调发展的速决战。
              (1)请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干部甲的发言进行评析。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对干部乙的发言进行评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