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年9月29日,我国政府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将使中国人民的各项人权在更高水平上得到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要坚持依法推进、协调推进、务实推进、平等推进和合力推进。“依法推进”意味着不搞“运动式”“突击式”,而是注重长期可持续的效果;“协调推进”要求将各项人权作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使各种权力之间相互协调;“务实推进”,就是要“把人权的普遍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平等推进”是要“保障每个人都能平等享有各项人权”;“合力推进”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要求所蕴含的道理。
            • 2.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机器换人”在全国多个省份广泛展开,各个地方政府“机器换人”的热情很高。但许多制造类的企业而言,工业机器人本身是比较专业的产品,无论研发还是应用,都需要懂制造工艺,懂机器人编程、安全、机械、电等,坏了还要会维修。所以,推广的难度比较大。机器换人不是不需要人了,现在缺的恰恰是人,工业机器人的供应商、集成商和终端用户都处在求贤若渴的状态。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发展,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高速发展,人才问题日益突显,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长期共同努力。
              (1)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简要回答,机器人作为新型的生产工具有何显著的特点,并以此说明其在生产过程中作用。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提炼出材料中推动当前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方法论。(限答2个)
            • 3.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
                  “水十条”明确将治理污染物排放问题提升到“国家水安全”的高度,同时提出要节约用水和保障水生态系统平衡。因为保护水资源涉及生产生活用水供给、治理污染物排放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三个问题,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前,水环境能够承载的污染排放容量已接近极限,污染物排放已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用水的有效供给和生态系统平衡。治理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水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
              (1)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党为什么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从辩证法角度,概括当前我国水污染防治运用的方法论。(限答一个)
            • 4. 回眸2014美好安徽建设。阅读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呈现出更高发展层次的状态。对于我省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省份来说,主动适应新形势尤为重要。但当前,安徽经济仍然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而且同样面临多挑战。从根本上分析,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存在高端缺失、低端过剩问题,可以概括缺创新、缺技术、缺人才、缺设计。如何应对“新常态”,创造安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这是我们经济成长中的烦恼。
              (1)结合信息一,运用企业经营的知识,回答如何消除经济成长中的烦恼。
              信息二:踏上改革发展“新征程”
              踏上改革发展“新征程”,更为关键的是要主动作为。只有结合安徽发展实际,因势而谋,科学布局,精准发力,才能赢得发展先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用足用活政策,把安徽特有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把一切有利于创造创新的要素充分调动起来。在创新中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在创新中创造安徽美好明天。
              (2)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角度分析信息二所述观点的合理性。
              信息三:塑造时代精神“新内涵”
              感佩“安徽好人”,他们为我们这个时代塑造了价值的内核。一个时代不能缺失自己的核心价值。时代好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者、生动传播者、最有说服力的检验者。在他们身上,世界看到中国在转型期定位的精神坐标。深入挖掘好人的精神特质,放大好人效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向导航,人生将更精彩。
              (3)结合信息三,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为什么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向导航,人生将更精彩。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三十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达9. 8qo(如图).过去依赖“三高”(高投资、高储蓄、高耗能)和“三大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改革开放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增长,中国完成了经济增长和体制转型的双奇迹。但是其间走过的道路充满艰辛,旧的增长模式导致企业迅速扩张、投资高速增长,随之出现了产能过剩和债务过快增长等棘手问题,若不因时制宜的转变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下行。

              (1)解读材料一(含图)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
              材料二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不同于过去三十年的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要求的依据。
            • 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发展在很长时间、很大程度上被遮蔽、被误读。不假思索地粉饰与不由自主地妖魔化,都无法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指出,要加强公共外交,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流,推动人文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注:公共外交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对外国公众说明本国情况,以取得外国公众对本国的理解和支持的一种活动。中国的公共外交,是向世界上的人们说明中国自己,说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内外政策等。)
                  材料二:2010年11月,广东省邀请了小泽征尔,宓多里、莎拉•张、马友友、谭盾等一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指挥家、独奏家和歌唱家,为广东观众奉献了10场精彩的音乐会,以提升广东的整体文化形象。12月27日揭晓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孙中山、六祖惠能”等,折射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实力,为扩大广东对外宣传提供了新的载体,世界各地也通过这些平台不断了解广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公共外交,推动人文交流。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辩证法谈谈广东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中必须遵循哪些方法论原则。
            • 7. 2014年是新一届领导层履职次年,也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立足国情,遵循规律,思想创新,关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
              材料一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单独两孩”政策正式落地。
              2013年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决议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或者常委会应根据人口与计生法和本决议,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或作出决议。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的人口压力越来越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适应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有必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依法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尽管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人口众多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基本国情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会改变。此次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意味不要计划生育了,而是既要抓好“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也要抓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根据上述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解读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次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材料一
              2008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情况(亿元)
              2008---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元)

                          年份
              项目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00670340903401513473104519470568845
              财政收入 (亿元)61330685188310110387411725312914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276134014503471557536550
              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到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65%下降到45%左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在4.5%-5.5%之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改革”,其中包括: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实惠;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分析政府上述的改革措施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要建设生态文明。为此,天津市决定实施“一号工程”,即“四清一绿”,主要包括清新空气行动、清水河道行动、清洁村庄行动、清洁社区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
              (3)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如何落实“一号工程”。
            •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亩。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 显著成果。
                  材料二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
              (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
              (4)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为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重庆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出台《关于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每年安排5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其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批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决定,审议通过《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政协多次到该地区调研,形成的多项提案被市政府采纳。
                  材料二 表3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特色与优势例举
              地区特色与优势
              黔江区小南海地震遗迹景观;畅销重庆的“双绿”牌珍珠兰花茶
              石柱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黄连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授信贷款15亿元
              彭水县阿依河景区;百万亩草食畜牧基地
              酉阳县龚滩古镇;中国摆手舞之乡;生产技术成熟的青蒿素制药企业
              秀山县石堤古镇;花灯歌舞之乡;锰、钒矿深加工基地
              摘选自:2007年、2008年《重庆年鉴》和《重庆经济年鉴》(1)结合材料一,谈谈重庆市推动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的做法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提出发展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应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一、二是如何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道理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