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8分)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建党93年、执政65年来,多次修改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章中的表述,及时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成果体现在党章内。

              1945年,七大

              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添加了“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群众关系,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

              1956年,八大

              第一次出现了“群众路线”的提法

              在原“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增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982年,十二大

               

              首次在党章中加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1992年,十四大

              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反映在党章中

              提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材料二:2013年下半年,某省政府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委托近8000名驻村干部向重点帮扶2571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民群众问计求策,虚心向群众问计、诚心听群众评议、真心为群众解难。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怎样发展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该省坚持群众路线开展工作的依据。(12分)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简要说明党多次修改群众路线的原因(4分)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活动主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节目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一轮查字典、手写热、练书法的浪潮。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我国有关部门推出了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开发的相关项目,如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建设“中华字库工程”,该工程将收集现有文献资料中的汉字形体和少数民族文字形体,建立字际联系。为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与此同时,国家号召在全社会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1)运用所学民族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挽救汉字手写危机的原因。(12分)

              (2)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央视科教频道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的原因。(6分)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我们如何通过把保护民族语言和推广普通话有机结合来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8分)

               

            • 3.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10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2分)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4分)

               

            • 4.

              (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9分)

               材料二  到东盟国家投资设厂已成为目前广东乃至全国众多企业的有利选择。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在南海岛屿问题上存在对立。但是,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关系是友好的,彼此都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希望在世界多极化中处于有利态势;在经贸、农业和环保科技方面有许多双边交流合作,互利互惠。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外交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简述我国应怎样处理与东盟国家的关系。(12分)

              材料三 调查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日本为40册,以色列为64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对阅读进行立法,如美国《卓越阅读法》,韩国《读书振兴法》等。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战略写入党的政治报告,据报道,我国全民阅读立法也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阅读立法”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阅读水平。反对者则称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分别阐明赞成和反对的理由。(12分)

              材料四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目前,我国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海外学汉语人数已超过一亿。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为世界认识当代中国提供了重要途径。

              (4)运用“文化的作用”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的重要意义。(9分)

               

            • 5.

              (26分)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得之于经济,失之于文化,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我们重视了文化的产业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却忽视了文化作为文化的自身逻辑;我们看到太多国人对自身文化的否定,而皆西方为是的倾向和现象。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文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归因观点进行佐证,并为解决我国文化短板寻找根本出路。(12分)

              材料二  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2)有人认为,建设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加强传统家风的教育。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的分析方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0分)

              (3)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你认为怎样才能化解家风教育中的这种矛盾?(4分)

               

            • 6.

              (32分)“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

              材料一  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0月12日统计)

              优[0—50]

              1.67%

              良[51—100]

              42.5%

              轻微污染[101—150]

              35%

              轻度污染[151—200]

              14.17%

              中度重污染[251—300]

              1.67%

              重污染[>300]

              5%

              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时说:“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同时强调,要直面雾霾天气,政府“应公开透明、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PM2.5的数据”。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三  “美丽中国”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吸收了世界各国绿色、低碳等发展观念,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拓展和创新。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孕育并提升民族的持久创造力,有利于赢得当前和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面对空气质量问题各市场主体可以有哪些作为?(1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的唯物辩证法依据。(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美丽中国”理念的正确性。(8分)

               

            • 7.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面对即将失传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10分)

              (2)对于那些面临失传的文化遗产,有人认为应当顺其自然让它们被历史淘汰,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理由。(12分)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 8.

              (32分)材料一:

              2013年11月份74个城市日空气质量分布        浙江省在全国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杭州2013年11月杭州空气质量指数

              注1:空气质量优(0—50),良(51—100),轻度污染(101-150),中度污染(151—200),重度污染(201—300),严重污染(大于300)

              注2:2013年GDP增速中国7.7%、浙江省8.2%。

              材料二:造成空气质量差因素主要有工业企业污染物,一些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缺乏,能源利用率不高。同时城市的发展密度高,人们生活中煤和油燃烧,车辆、船舶、飞机、汽车的尾气,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微粒、重金属等污染物,也是雾霾天气的元凶。

              材料三:2014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上指出: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企业和消费”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1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12分)

               

            • 9.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c

              材料一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该县正遭受严重的内涝、风 沙、盐碱三害,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为了摸清“三害”灾 情,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简便、易 行的“三害”治理方法。他强忍病痛,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材料二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虽然焦裕祿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冈山 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 学习焦裕禄精神。

              (1) 结合材料一中焦裕禄的事迹,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10分)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期为什么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12分)

              (3)请就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提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材料一 对于中国改革时期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不能否定”并对此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阐释的现实意义。(12分)

              材料二 某古镇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2)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10分)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解放思想列于改革条件的首要位置,特别强调了其“总开关”作用。在新的时代场景中解放思想,改革者必须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局部利益的狭隘,穿透短视思维的迷雾,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结合材料三,从哲学角度思考,改革者应如何做到解放思想。(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