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几千年前,中国东方的飘逸灵动、绚烂多彩的“丝绸”,一路从故都长安西行至西方诸国。而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继续传递热情、友谊和机遇。

              通过陆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等也传入中国,不仅如此,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商业贸易之路,还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沿着这条通道,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传到西方,西方的数学、医药和天文学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 路”正走在申遗的路上。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中国提倡的这条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立足于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的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联系观点说明,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正确性。(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做为“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12分)

              (3)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从发展的角度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两条方法 论建议。(4分)

               

            • 2.

              (28分)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建党93年、执政65年来,多次修改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章中的表述,及时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成果体现在党章内。

              1945年,七大

              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添加了“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群众关系,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

              1956年,八大

              第一次出现了“群众路线”的提法

              在原“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增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982年,十二大

               

              首次在党章中加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1992年,十四大

              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反映在党章中

              提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材料二:2013年下半年,某省政府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委托近8000名驻村干部向重点帮扶2571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民群众问计求策,虚心向群众问计、诚心听群众评议、真心为群众解难。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怎样发展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该省坚持群众路线开展工作的依据。(12分)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简要说明党多次修改群众路线的原因(4分)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活动主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节目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一轮查字典、手写热、练书法的浪潮。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我国有关部门推出了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开发的相关项目,如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建设“中华字库工程”,该工程将收集现有文献资料中的汉字形体和少数民族文字形体,建立字际联系。为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与此同时,国家号召在全社会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1)运用所学民族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挽救汉字手写危机的原因。(12分)

              (2)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央视科教频道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的原因。(6分)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我们如何通过把保护民族语言和推广普通话有机结合来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8分)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条例提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再次从法律层次发出信号,事业单位医疗和养老保险“并轨”已箭在弦上。

              当前面临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社会各阶层凡响强烈,纷纷建言献计。根据材料,完成下表。(12分)

                      社会各阶层,纷纷建言献计 。

                        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全国人大加紧制定社会养老制度的法律法规,确保改革顺利实行。

              (1)

              无党派、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提出宝贵意见,建言献策。

              (2)

              全国人大代表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

              (3)

              各民主党派在中共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养老并轨政策的制定,确保决策科学。

              (4)

              针对养老改革,公民纷纷依靠网络向政府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5)

              (2)事业单位医疗和养老保险“并轨”箭在弦上。作为公民,请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12分)

               

            • 5.

              材料一、重庆区域文化(黔秀文化、巴渝文化、山城文化等)在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学术、戏曲和信仰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又相互借鉴,融合与趋同。这幅“重庆文化地图”,有助于传承、弘扬重庆地域文化;也成为宣传重庆、推介重庆、闪耀重庆、发展重庆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材料二、《科学发展·重庆篇》——生动描绘了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和气魄的重庆人书写“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重庆”的新篇章。重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把握发展机遇;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环节,加速推进两江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建设;坚持将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向困难群众倾斜,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重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12分)

               

            • 6.

              (26分)

              材料一  央视“春晚”是全球华人的“年夜饭”,被誉为“国家工程”,是国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实力的窗口。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春晚”应该精益求精,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所以,央视“春晚”一直是《咬文嚼字》重点关注对象。在文字使用上,冯氏“春晚”态度严谨,不过,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张国立将“血脉偾张”中的“偾”fèn误读成pēn;春晚前短片中的“春晚是想你的365天”不正确,春节是以农历算的,春晚与春晚之间从来就不相隔365天,如今年到明年羊年的春晚就是384天;“沧海桑田”不能用“每片”修饰。

              材料二  “回家团圆”是中国人的心灵寄托与情感诉求,也是历届春晚不变的主题,春晚已成为联系炎黄子孙的文化纽带。回顾春晚三十多年,时代在影响着春晚,春晚也引领着时代。为满足百姓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届春晚都在追求一种超越,每次演出都追求突破与完美,春晚也从一个只属于星光闪耀的舞台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梦想之地,春晚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尽管如此,春晚也难以走出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

              材料三 30年春晚,从小到大,从简朴到华丽,从惊喜到鸡肋,留给后来者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少,留给观众挑剔的话题越来越多。“创新”成为每一届春晚导演的努力方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要求春晚在汉字的使用上应该精益求精的合理性。(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10分)

              (3)请你说出春晚创新的两条辩证法依据。(4分)

               

            • 7.

              2013年10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在新华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开通,是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国务院重要政务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历经2011年的洗礼,2012年的井喷,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步入成熟。据统计,截至2013年9月,腾讯、新浪两大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高达24.3万余个。从信息发布到务实应用,从单打独斗到矩阵合力,“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正成为许多政务微博努力的方向。但是部分“官微”也存在自说自话等问题。“官微”开启网络问政的新时代,同时“官微”也需要在运行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更好发挥其作用。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政府部门积极运用包括微博、论坛在内的网络媒体,加强信息披露,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以坦诚的姿态促进双方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一定能够促使政府更加公开透明,树立正面的政府形象。

              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如何看待“微博问政”现象(15分)

               

            • 8.

              中华文化源源流长、博大精深。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称为“筹算”。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筹算就演变到珠算。珠算的推广,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1)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8分)

              材料二  拾掇、黏稠,癞蛤蟆、荦荦大端 … … 这些词你能写时几个?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令人忧心,汉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做出了积极贡献。每个人必须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高度承担自己的责任。

              ( 2 ) “拯救汉字危机”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辩证法启示? ( 6 分)

               

            • 9.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然而怎样才能让这一座座城市成为所有人在兹念兹的“乡愁”,确实考验着各地执政者的智慧、胸怀和良心。

              同里以它独特的文化,山水相依的秉性成为中国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小镇。然而,同里的脱颖而出,恰恰反衬出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更多的城镇盲目建设、缺少特色与个性、“千城一面”的弊病。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想改变一个城市,首先要从改变地方官员的观念入手。对城市的发展要尊重历史,要顺势而为,要一个稳步发展的过程。城镇化的各种美好设想要落地,必须要改变过去盲目求大,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发展方式,李铁感慨过去我们的城市化过程中并非没有规划,但规划的并不科学。要遵循中国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寻求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靠的是科学的规划,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理念。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走“特色城镇化道路”所体现的哲理。(12分)

               

            • 10.

              (12分)材料一  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

              ----节选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材料二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节选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