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最近,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鼓励政策。行业专家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社会和消费者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予更多耐心,不能因新能源汽车尚不完善而予以否定;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坚定信心,不断改进完善新能源汽车生产工艺,逐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满足大规模量产要求。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行业专家的看法。
            • 2. 2015年10月,因创制新型抗疟药,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家的中国科学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与之相关的故事。

              在过去几十年里,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使人类在与细菌抗争中似乎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但随着抗生素的频繁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得到增强,甚至诞生了连最厉害的抗生素都束手无策的“超级细菌”。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具有普遍性,是前进和上升,可是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对人类是极大的威胁。请问,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是不是发展,为什么?
              (2)医学家普遍认为,“超级细菌”的出现“是人类本身帮助了敌人”。请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3)“超级细菌”的出现,让人们束手无策,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有人认为,人类最终会败给“超级细菌”,如果让你来反驳这种观点,你会如何反驳?
              (4)屠呦呦教授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创制了抗疟新药,获得了诺贝尔奖,标志着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科研人员的信心。请你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创新的重大作用。
              (5)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有浓厚兴趣,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后所选的正是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努力学习,成绩优良。1969年,屠呦呦临危受命,走上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为了一个使命,执著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明精华,帮助人类渡过一劫”,这是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推选委员会写给她的颁奖词。
              屠呦呦的故事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6)有人在评论科学创新的文章中曾经写到:“在科学的征途上,伴随着具有创新精神科学家的并不是风和日丽和鸟语花香,而是冷嘲热讽和各种磨难。”请你从哲学角度说明为什么会是这样。
              (7)再仔细看一遍上一页的漫画,你还会发现里面蕴含着更多的哲学道理。请写出两个,并结合漫画内容做简要分析。(注意:①不能照抄前面的题目:②只做很简要的分析即可,但,不分析或者分析不正确不给分!)
            • 3. 1981~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随后近20年里,中国女排步入低谷,不仅丢掉了亚洲冠军,而且输日本、输泰国、输韩国竟成了家常便饭,那时的中国女排,连参加大奖赛总决赛的资格都没有。在2015年9月6日,女排世界杯最后一轮,中国女排3:1战胜东道主日本队,时隔12年再捧世界杯,重返世界之巅,同时收获了直通里约奥运会的门票。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也是她们第三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0多年来,中国女排经历了由“辉煌到低谷”,再由“低谷到辉煌”,其中哪个阶段属于发展?请说明理由。
              (2)请运用事物发展的趋势及道路的理论,分析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
            • 4. 诺贝尔文学奖从1901年开始奖励某些领域有杰出行为和贡献的人士,鲁迅、老舍、巴金等先后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在2012年里,莫言终于代表中国文学得到了诺文学奖的最终肯定,这足足等了111年啊! 这当中有错过的,有遗憾的,有阴谋的。从先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近代文学--现代文学。中国籍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册上留下名字,意味着中国文学进入一个新起点,是对中国现代文学肯定,也证明了中国文人那颗勇敢坚持的心! 莫言的作品将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将传统历史文化与现实有机结合,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创新,是作家经过二三十年探索的不朽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谈谈莫言作品及中国文学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 5.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机构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止步不前。结合材料分析国务院机构改革如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 6.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正由传统的以要素投入、工业拉动、政府主导、高速增长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模式,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新常态”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适应新常态需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但转型不会自然发生,过程充满了困难与挑战。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体制上大力推进改革的深化,在结构上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重,在发展方式上积极提质增效等。但总体上任务艰巨, 经济体制转型处于攻坚期,发展方式转交正在爬坡,经济结构调整步及艰难,开放模式升级压力重重。因此,顺利完成全面转型开级的历史任务,引领新常态,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突破瓶颈制约。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的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颁发了TD-LTE制式的4G牌照,这标志着中国电子通信行业正式进入了4G时代。
              材料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普及起于20世纪90年代,一开始发展的是2G网络,中国2G手机市场上,诺基亚、摩托罗拉、飞利浦被称为三巨头,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然而2009年中国发展3G网络后,三巨头好像是在一夜之间被打垮一般,中国手机市场迅速地被三星、联想、华为、酷派、苹果等品牌所占据。
              材料二:相比于3G网络,4G网络有更快的速度,带来的应用前景让人无限遐想。比如目前3G手机可以用 QQ、微信等主流社交软件视频通话,实现面对面的沟通,但从实际使用效果来说,并不是非常让人满意,视频通话画质低,连接速度慢,而4G网络可以让手机视频通话变得更加清晰。4G网络可能会使视频网站迎来发展契机,未来在线教育将变得更为可能。
              (1)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分析诺基亚、摩托罗拉、飞利浦在中国市场失败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4G网络对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3)在4G牌照发放之初,到底该发放国际通用的4G牌照,还是该发放由中国移动主导研发的TD-LTE制式4G牌照,引起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争论。你怎样解释这场争论?
            • 8. 德国《团结报》曾推出过完全手写的头版,意在警告人们不要因为使用电脑书写而荒废了手写技能。对此,社会上存在两种看法:第一种是,电脑书写可以提高书写效率,符合时代潮流;第二种是,电脑书写使人产生依赖,造成提笔忘字,不宜过度使用。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别简要评析这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 9. 为了纪念道德楷模雷锋逝世50周年, 弘扬雷锋精神,近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雷锋热潮。教育部要求全国的大中小学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并决定将学雷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雷锋精神也成为近来社会热议的话题。某中学生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理由如下:
              (1)雷锋是50年前的道德楷模,而今天时代发展了,道德要求也会随之发生根本变化。
              (2)当代有许多学生熟悉的道德楷模,如被誉为当代活雷锋的郭明义、奉献科学的袁隆平等,提倡向当代道德楷模学习更加有现实意义。
              运用“发展及其两种状态”的原理,分析和评价该中学生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
            • 10.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
              (1)结合材料,运用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其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借鉴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