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浙江省扶贫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浙江省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到“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从“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到“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从“下山脱贫”到“山海协作”,不但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清晰的目标,而且还能不断调整工作的战略方向,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步步为营、层层深入。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知识,分析浙江省扶贫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原因。
            • 2. 材料:对是否参与网络捐助,同学们看法不一。
              李丽:网络募捐是爱心与真善的体现,不能因担心被骗二停止善行,我会积极参与网络募捐;
              王强:一部分人利用网络募捐欺骗人,肆意消费人们的信任,助长社会冷漠之气,我不会参与网络募捐。
              你支持材料中哪种观点,请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加以说明。
            • 3. “降成本”是2016年经济结构改革的任务之一。2016年8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这一任务,部署推进“互联网+物流”的发展。
              针对“互联网+物流”这一主题,某同学收集了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我国小微物流公司货车车辆利用率

              材料二:2015年,某APP通过数据的精准对接,节省货车空驶油费超500亿元。
              注:货运师机指从事货物运输的搬运师傅与司机。
              (1)运用“服务政府”的知识,简要回答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物流”的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推测“互联网+物流”能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原因。
              (3)应该如何推进落实“互联网+”战略呢?
              专家认为,首先,“互联网+”是一种融合创新,互联网和某一行业或企业的简单叠加无法产生“1+1>2”的效果,实施“互联网+”,最根本的是要通过互联网,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有机地融合起来。
              其次,推进“互联网+”不应急功近利,否则不会实现事半功倍的理想境界。
              运用“把握联系 促进发展”的知识,分别评析该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 4. 2016年9月15日晚,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载人航天“三步走”进入第二步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正式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可以称作载人飞船阶段;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造空间站,探索科学前沿、开发空间资源、造福人类社会。
              联系材料,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材料二   善行善举,源于大爱。”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凸显社会“正能量”的网络募捐、微慈善等民间公益慈善迅速发展。借助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互动性、高效性,网络募捐可以使受助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助摆脱困境,感受到爱心的温暖和慈善的力量;但同时,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保障募捐信息的真实性而屡屡出现诈捐、骗捐事件,并且,因缺乏对善款使用和余款流向的监管,让人们对慈善募捐的公信力产生质疑。对于是否参与网络捐助,同学们看法不一。甲同学认为:网络募捐是爱心与真善的体现,不能因操心被骗而停止善行,我会积极参与网络捐助;乙同学则认为:一部分人利用网络募捐欺骗人、肆意消费人们的信任,助长社会冷漠之气,我不会参与网络捐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
              (2)你支持材料二中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加以说明。
              (3)请你为发挥网络募捐“正能量”设计两条公益广告语。
            • 6. 党和国家心系贫困人口,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民生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时期的扶贫开发,不同于以往的“大水漫灌”,粗放扶贫,而是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因人因地施策,对症下药;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整顿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激发党员积极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扶贫开发不能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
              (1)运用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的有关知识,谈谈上述扶贫脱贫措施的正确性。
                     材制二: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
              (2)请从事物发展状态的角度,说明如何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材料三: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这种贫困文化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要管好“脑子”,要把争取和凝聚人心,把教育、科技工化扶贫贯穿始终,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贯穿始终,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3)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扶贫脱贫既要管好“肚子”,更要管好“脑子”。
            •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总部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三中全会发出了攻坚克难的动员令,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以强烈的使命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挑战,经过努力,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我们将迎来的,不仅是物质之变,更是精神之变、气质之变,更是社会的真进步、国家的大发展。
              请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 8.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 9. 《人民日报》发表系列文章,盘点我国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年,政治领域的改革深入推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的“笼子”越扎越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 3~201 7年工作规划》;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反腐败向纵深挺进。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三中全会发出了攻坚克难的动员令,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以强烈的使命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挑战,经过努力,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我们将迎来的,不仅是物质之变,更是精神之变、气质之变,更是社会的真进步、国家的大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别说明党、政府和人大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发挥的作用。
              (2)请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二加以分析说明。
            • 10. 材料: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标志着我国空间实验站技术的探索有了重大的突破。而这之前,我们已经经历了从“神一”到“神七”,“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等多次实验,可以说这些科学实践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还只是第一步,“神八”飞船也将于11月升空。“天宫一号”与“神八”并将于2012年完成交会对接试验。我国还将通过多次发射,建立真正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登上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梦想。
              (1)上述材料中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上述材料中我国空间实验站技术探索、发展的过程,对人们追求真理有什么启示?
              (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