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背景材料:2015年10月4日,游客肖先生和朱先生到青岛某份馆就餐,饭前曾向老板确认过大虾38元究竟是一份还是一只,当时老板说的是38元一份。但结帐时老板却以大虾38元一只计价一份“蒜蓉大虾”的价格共计1520元。肖先生和朱先生不愿支付,和老板起了纠纷,期间店家还拿大棍子威胁他们。后来,肖先生和朱先生分别支付了一定款项后才得以脱身。“青岛大虾”事件一经微博曝光,立即舆论鼎沸,山东倾力多年打造的“好客山东”良好形象顷刻之间遭受重创。
                  一只大虾重创青岛形象,这个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但不少理智人士认为,如果公众和有关部门能够认真反思,积极改进,则此事不失为规范市场秋序、提升欢府工作水平乃至重塑青岛城市形象的重大契机,如此,则青岛大虾功莫大焉。
              (1)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理智人士”的观点。
              (2)鉴于“青岛大虾”的深刻教训,同为旅游城市的W市某报社拟刊发一篇题为“企业经营者的责任与担当”的论文。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你认为这篇社论应有哪些要点?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强调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材料一  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大量低端过剩供给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产品质量好、技术含量高、个性化的高端供给不足。消费者把大把钞票花费在境外“扫货”和“海淘”上,内需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不断缩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提振内需,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要。
                    材料二  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只关注供给一方。中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都亟待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是结构性供给过剩和结构性供给不足并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强调一侧,忽略另一侧,二者应当同步推进,才能解决“供需错配”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分析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关系。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围绕“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展开讨论、凝聚共识。乌镇文化属吴越文化,地处江南水乡,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乌镇名人荟萃,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茅盾、鲁迅等文化名人,为乌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乌镇依托互联网,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碰撞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乌镇已全方位融入“互联网+”的元素,民情二维码、智慧自行车、智慧信息亭、互联网医院、智慧养老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网络化、智慧化”,“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千年乌镇演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小镇。
              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千年古镇是如何演变成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小镇的。
            • 4. 材料一,2011年-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情况。
              201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1年至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平均为2.6%)
              材料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有目共睹,然而大量环境隐患也因此产生。近来,雾霾天气、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牵动着公众的神经,也引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
              材料三,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鱼与熊掌的问题,两者不可兼得。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政治常识相关知识,谈谈作为人大代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如何履行职责?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知识评价此人观点是否合理。
            • 5. 2016年7月28日,随着《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外公布,先后酝酿两年之久的出租汽车改革方案及网约车新规终于揭开神秘面纱,网约车在我国的合法地位自此得以明确。
              从网约车出现后,传统出租车生意减少,出租公司司机流失,传统出租车行业遭受冲击。不过也有专业人士指出:网约车合法化后,为老百姓提供多样的选择,减少打车难的问题,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网约车与传统巡游出租汽车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传统巡游出租汽车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出台“出租车改革方案及网约车新规”酝酿两年之久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传统出租车与网约车的关系。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美国、中国、法国等来自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有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但参会各国能妥善处理在资金支出、技术转让、法律约束力以及透明度等领域分歧,不断扩大共识,加强合作,形成了应对垒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此协定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包容互鉴,共同发展。
              《长江,长江》《牧人巴让》等六部中国环保纪录片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民间表达”被选送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进行展映。六部纪录片通过影视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六个中国人自己的环保故事,蕴含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共同追求:立足于时代的需要,讲普通人的故事,传递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引导人类求真向善。中国环保纪录片播出后,赢得了国际舞台阵阵掌声。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各参会国为什么能够妥善处理分歧,形成共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环保纪录片赢得国际舞台阵阵掌声给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 7. 2015年11月29日至30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各国积极商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升经济绿色水平,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尽管各国都在展现积极姿态,但不可否认,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老生常谈”的分歧和博弈依然存在。
                  第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具体领域将如何体现?20多年来,伴随着世界经贸格局的不断演变,这一原则正呈现被弱化和淡化的趋势。
                  第二,融资问题如何落实?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建立资助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气候基金”,在2013年至2020年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然而,直到2014年,“绿色气候基金”总额才勉强超过100亿美元。这个巨大的窟窿如何填补?钱款来自国家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今后如何统计?
              有关专家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或许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坚信各国都在展现“积极姿态”,解决这些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运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评价这位专家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克强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上强调:我国国情复杂,一时看不准、吃不透的改革,可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要坚定信念,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深化改革,千头万绪,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积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东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不同,选择突破口也要因地制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当前应该怎样深化改革?
            • 9. 随着贵广高铁、沪昆高铁和清织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前往织金洞的游客也节节攀升。特别是2015年9月19日织金洞荣膺“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后,织金县进一步加大了对景区的宣传推介力度,使景区知名度不断提高。仅201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织金洞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余元,但大量游客进入洞内,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升高,洞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织金洞里的各种绝美、奇特的景观也在缓慢氧化。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的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 10.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战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广东省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一方面有着无限机遇,比如与东盟人文相通,合作前景广阔,与沿线省份也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等。但另一方面,也面临复杂的竞争:一是相关各国对沿线各国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比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二是沿线兄弟省份定位的趋同可能导致新的竞争。因此,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是广东成为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排头兵的关键。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
              (2)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广东在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中“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