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与广大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律全会上强调,抓作风建设要返噗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作为一种民间教化的工具,传统的家规、家风、家训等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它们独特的作用:《钱氏家训》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为框架并加以发展,使钱氏家族人才辈出,如号称“科技三钱”的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上辈家规、家训中加入“子孙‘自视为平民、为贱卒’,日后成为‘国家干成之器、有用之才’”的要求,为礼治天下、约束为政者行为树立了典范。“梁启超一生,唯一不变的是爱国”,梁启超的家规集中一点就是“爱国”。事实上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报效祖国。
              一部部融入千余年家庭教育心得、经受住时代变迁考验的家训、家规,如今正在新的时代里扮演着新的角色,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家规、家训的理由。
              (2)传统的家规、家训,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它们独特的作用。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发挥传统家教、家训的作用。
              (3)请你为家风建设拟定两条宣传标语或者家规(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并指出其哲学依据。
            • 2. 就业创业促民生,法治建设添力量。
              材料一   2014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1.5万,这已是我省连续三年创下新高;再加上经济换挡减速,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观念的影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此我省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就业创业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省相关部门如何应对严峻形势,促进就业创业?
              材料二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结合安徽实际,省委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加快建设法治安徽;其关键在于落实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持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结合材料,指出安徽省委在推进法治安徽建设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科学的思想方法。
              材料三   近年来,严重的大气污染持续引发国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目前,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对企业的污染现象视而不见;市场主体为了降低成本,偷排乱放现象尚未根除……美丽中国,我们要呼吸更新鲜清洁的空气。要实现这二_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3)依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如何用法治的力量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 3. 2015年10月16日,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经过我国自身的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积极展开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扶贫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1)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蕴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 中国将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注重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
              (2)请分别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知识,为推动我国扶贫事业出谋划策,并写出相应的理论依据。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各国或出席国际重大会议时,不仅多次引用国学经典,也入乡随俗,引用出访国家的谚语俗语、名人名言,甚至巧妙地进行中外名言的搭配,生动形象地表达中国发展与各国友好合作的期望,阐述了“开拓与别国合作,欢迎各国搭乘便车”的中国态度。
                  2015 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说,“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2015年4月,习近平在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其中引用非洲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后,又补了句中国古话“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希望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015 年11月,习近平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国有句古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越南有句俗语:‘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我期待着访问期间同越南领导人进行深入沟通,规划今后一个时期中越关系发展方向,使中越关系行稳致远。相信只要中越携手共进,加强合作,必将开创中越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实现中越两国共同发展繁荣。”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互鉴方式对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知识,分析为什么世界各国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3)请你就如何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互鉴提出两点建议。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12月1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拥有“智慧小镇”之称的乌镇举办-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互联网+”颠覆式传承传统文化在中国经济崛起的今天,必然伴随软实力的输出。纵观内地传统文化。可以用“漠视、争议、脱节”总结现状。传统文化与互联网应该从不变中求变,人们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传承,更期待互联网给传统文化持续的生命力和更强的适应性。
                  材料二  互联网行业的“朋友圈”战略中国是整个全球互联网竞争最残酷的市场之一,任何一个行业刚刚出现的时候,竞争越残酷、越充分,对整个行业发展越好,因为有竞争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互联互通是要消除恶性竞争,在竞争中找到积极的、互相学习的地方,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未来的互联网在竞争中走向竞合。
                  材料三  网络改变世界,科技成就未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精准把握互联网规律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理念;新提“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则彰显出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依法治网关乎世界安全,人类利益超越彼此分歧,平等、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乌镇就像太平洋上那只蝴蝶,正在扇动翅膀,引领一场更广地域、更深层次的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互联网自普及以来,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是就互联网话题展开国际磋商、平等交流、互惠合作的平台。互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注定网络“共享”必然事关全球,中国一直是推进全球互联网“共治”的践行者;中国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发展更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与互联网应该从不变中求变”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对“未来的互联网会在竞争中走向竞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或哲学知识,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两条建议。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合乎逻辑。②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简要分析、论证。③术语规范,语言精练。)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家风是家庭(族)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也是社会道德风气形成的重要基石。传承良好家风,克服不良风气,是每一位家庭(族)成员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1)简要说说家长(长辈)对你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或一件事,据此概括出你家(族)的家风,并说明对你成长的积极影响。
              (2)运用所学的某一个哲学原理,简要分析你家(族)家风的主要不足之处。
              (3)结合《思想政治》所学知识,创作体现时代精神又有家庭(族)特色的新家风。(最多不要超过20字)
            • 7. 2014年,中国政治发展步入新常态。从反暴恐“新常态”,到司法环境保护“新常态”;从涉法涉诉信访“新常态”,到全民守法“新常态”……唯有法治,才是串连起2014年所有故事碎片的主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引领中国法治建设步入不同以往的“新常态”。涵养法治新常态必须具有规矩守法意识、公开监督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阐述如何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
              (2)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 8. 近年来,全球都在讨论钓鱼岛问题,影响着中华大地的每一个国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重新抬头及美国所谓“重返亚洲”所造成的东亚乱局,我国沉着冷静,内外并举,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对外:我国一方面坚定地重申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睦邻外交,2013年10月15日中越在河内发表《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另一方面,派出渔政船、海监船常态化巡航钓鱼岛;并于2013年11月23日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含钓鱼岛空域,宣布对识别区实行有效的管控。对内:不为外部势力所动摇,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先后顺利召开,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迈着坚定的步伐。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材料二  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来自海峡两岸、美国、英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北京、台湾等地召开的研讨会。研讨会上展示的大量珍贵史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然而,日本为一己之私,置东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利益于不顾,企图利用没有中俄参与的非法的《旧金山和约》淡化《开罗宣言》.《旧金山和约》系美日等国于1951年片面签订,中国政府当时就宣布《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对中国没有任何约束力,所以中国的主张按照整个国际法的规定和逻辑来说,是完全能够站得住脚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驳斥日本钓鱼岛主张的荒谬性。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藏文化是指藏族所创造并拥有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西藏与汉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请婚皇室宗亲文成公主,使得汉文化大量入藏,藏汉文化得以充分融合,虽然至今仍保持各自明显特点,但在诸多方面有着共同之处。1959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在西藏建立,使西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迈入了崭新的时代。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教育系统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并将藏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材料二
                  西藏自治区成立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央政府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优势,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建设,不断为西藏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西藏人民摆脱了延续上千年的贫困,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2010年,中央政府按照省市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一核定了17个援藏省市的援助资金量,并建立了稳定增长机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建立并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藏族与其他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和荣耀。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交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联系观的知识,说明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如何不断增强新型民族关系。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为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提两条建议。
            • 10.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勾勒了“一带一路”路线图。同一天,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主旨演讲时透露,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也已经制定,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透过这些早期收获,“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即俗称的一带一路规划,行动文件则是愿景中涉及的具体项目内容。随着“一带一路”的行动与愿景已经正式发布,从4月13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推出的系列报道将使一带一路规划与愿景在国内外进一步深入人心,影响将继续扩大,规划的实施也将更为顺利。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巨大,为中国和相关国家将带来众多市场发展机会。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请回答“一带一路”的具体含义。并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两条主题鲜明的合理化建议,要求字数不超过15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