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按照国家人社部有关人员的说法,我国现有法定退休年龄偏低,改革现有退休制度、延迟退休是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但延迟退休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敏感问题,也是与广大百姓休戚相关的民生问题。人们对延迟退休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反对者有之,赞成者亦有之。反对者的理由如下:
              (1)退休年龄推迟就会延长老员工的工作年限,一定情况下就不可能有相应的更多岗位空缺。对于现如今的严峻就业形势而言无疑就会雪上加霜,让就业率更低;
              (2)企业因得不到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会降低企业的创新力,影响企业更好的发展。
              运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知识,评价反对者陈述的理由是否能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 2. 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习总书记的讲话如何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8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生活”的家园,温州市在管理方式上作了以下调整:一是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是紧紧抓住政绩考核这一“牛鼻子”,结合本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及各地资源禀赋差异,考核指标权重“因地制宜”。
              材料二:温州“拦街福”习俗在清代已流行于温州各地,初期的拦街福是一种单纯的信仰民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春祈、禳灾、求吉的民间信仰功能,拓展为民间信仰、文化娱乐、商贸活动相结合的独特复合型民俗活动。2012年温州“拦街福”活动以“传承文明·幸福温州”为主题,遵循节庆活动“会、展、节、赛、演”五大要素,围绕民俗文化展示,民间艺术体育展演竞赛活动,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体验活动等八大板块展开;街区内,瓯塑、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木活字印刷等民间手工技艺缤纷呈现。戏台上,永昆、京剧、瓯剧、鼓词、民歌,你方唱罢我登场,突出温州特有的民俗文化、艺术文化以及商贸文化。
              (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温州市管理方式上的调整的道理。(6分)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温州市举办“拦街福”的重要意义。(8分)

            • 4.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既要“稳”,也要 “进”。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1)结合材料,试分析 “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6分)
              (2)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9分)
               
              26.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八闽大地日新月异,福建人民勇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完成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等,以推动福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材料二:2011年12月26日,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在厦门隆重举行。30年来,厦门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布局,围绕着“二三产共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内外需齐拓展、惠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城乡结构从岛内外二元分割向一体化发展转变,需求结构从外需为主向内外需并进转变,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福建省委为什么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厦门市的发展之路是怎样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6分)
            • 5.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材料一  对青少年上网问题,有下述两种观点:

              观点A:“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

              观点B:“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

              (——摘自“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公益广告)

              材料二  某市团组织举办“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 征文活动,要求就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从政府、学校和青少年自身等几个方面,就青少年应如何适应网络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1)用矛盾分析法对材料一中的两种观点进行分析。

               

               

               

               

               

               

               

               

               

              (2)请你根据征文活动要求,就如何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 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黎明前的黑暗                                                 

              一年轻人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但许多人都不理解他,因为他一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人们惊诧于他那天真般的决定,他却说;“黎明前的黑暗,在充满信念的人眼中,与白昼何异!”    

              没有人知道他眼前的黑暗是否真的会变为白昼,但是,有一点却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他的眼中其实早已没有了黑暗。一个人,已经看到了“光明”,此时,再来讨论他眼前的黑暗,反而成为某种“无稽之谈”。  

              (1)材料主要体现了该年轻人怎样的哲学思维方法,并加以说明。  

              (2)用所学哲学知识,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如何对待挫折与失败。                                                                    

              (3)请从创新观的角度出发,谈谈一个人要成功需要注意的问题。  

               

               

               

               

               

               

               

               

            • 7. 核能在上世纪中期得到广泛运用,它的诸多优点为我们所公认:不会像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污染,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的数百万倍。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最大的担忧在于,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近来的日本核泄漏事故为人类利用核能敲响了警钟。事实上,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风险和弊端。对待此次事故的正确的态度是以之为鉴,定期做好核电站的维护和检查,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提高安全利用核能的能力、防范其潜在的危害。
                  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利用核能?(12分)
               
               
            • 8.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由于党和国家根据国情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           确立并不断调整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首次超过德国,跃居全球第一,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但在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废物废水乱排放,污染了水资源和生存环境,废气乱排放污染了大气,影响了空气质量,等等,这些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要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目标。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说明所蕴含的哲学道理。(12分)
               
            • 9. 2011年初,南京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市政府重点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层积极展开调研,从各区实际出发,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并初显成效;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联系材料,说明市政府的上述举措体现的哲学道理。(16分)
            • 10.

              材料:二十国集团定于9月24日至25日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第三次金融峰会,而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将是会议讨论的重要议题。当前,尽管世界经济已经出现趋稳、向好的迹象,迫在眉睫的危机已经渐渐消退,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仍面临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的话,那就是“近忧已解,远虑犹存”。 但总体而言,世界经济趋稳、向好的迹象越来越多,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从近期看,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最黑暗时期一度逼近全球性大萧条的危险已经解除了。

              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看待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特点的哲学依据。(1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