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之后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体现了中央对城市工作的重视。
              材料一:中央提出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也将因此黯淡。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破解城市发展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家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否定观说明城市发展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分析在实现城市发展中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开放、独立、协作、平等、竞争等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化思想观念逐步得以确立。这些观念的确立,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D.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 3. 2016年11月,《中国网民的信息生产及情感价值结构演变报告》发布。报告展现了近五年中国网民在公私领域及特殊群体、社会关系中的社会观念变迁,报告的研究成果对及时疏导社会负能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 材料一: 法治是“众人之治”,蕴含着民主精神,可以消除国家治理中可能发生的“偏见”和“腐败”,有助于促进和保证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法治追求公平正义,有助于保障人民的权利,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法治是法律之治,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预期,有益于避免混乱,促进社会秩序的安定。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还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树立法治理念的重要性。(6分)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是如何体现整体和部分统一的?(6分)
            • 5. “法”字在7000多条网友推荐词中脱颖而出,成为2014年中国年度汉字。2014年日本评出的年度汉字是国民最为关注的“税”字,而韩国评出的年度汉字则是四字成语“指鹿为马”。年度“汉字”的产生表明
              A.人们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物质对象的正确反映
              C.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一定的社会意识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
            • 6. 2014年12月19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揭晓榜单。“新常态”、“占中”、“冰桶挑战”、“APEC蓝”、“抗埃”等入选2014年度十大新词语。这十大新词记录了丰富多彩的2014,从中可以窥见今年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生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对于进入课堂的古诗文,我们既要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对其内涵加以解读,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这是因为(    )
              A.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B.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存在是解开人类历史奥秘的一把钥匙    
              D.社会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 8. 今年媒体盘点2014网络潮语:时间都哪儿了、且行且珍惜、有钱就是任性。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我们应该这样认识网络热词(  )
              ①网络热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要从社会存在的变化中探究网络热词产生原因
              ③网络热词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④网络热词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9. 2014年12月19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揭晓榜单。“新常态”、“古中”、“冰桶挑战”、“APEC蓝”、“抗埃”等入选2014年度十大新词语。这十大新词记录了丰富多彩的2014,从中可以窥见今年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生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工作。依据决定要求,我国将在全国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这一决定的理论依据是(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变革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发展起重要作用
              ④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