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供给侧改革在“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将处在一个突出位置上,将为中国经济未来的行稳致远、健康活力发挥作用,所谓供给铡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井竞争力。促进经济支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近年来,我国某纺织新材料企业,投入科研资金一亿多元,面向全球轺聘120多位行业专车组成专门设计与开支固队,潜心研究纺织新材料,获得国内外专利50多项。该企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了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升级,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获得世界前三大著名运动鞋类品牌(阿迪达斯、NB,耐克)认证的面料供应商。目前,该企业的产品订单已排到2017年之后,其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Haptic签约订单排到了2020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应怎样发挥自主创新在推进该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材料二  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予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预示着我国城市工作将迎来重大变化。会议要求,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问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专家表示,“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丈化基因,”城市工作留“基因”、续“文脉”,对于保护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做好中国城市工作意义重大,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集约发展,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谈谈对“做好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认识。
              (3)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请你为城市建设提两条合理建议。
            • 2.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截止2016年,我国老年人占总人口15.6%,空巢独居老人近一个亿,高龄、失能老年人人数不断增加。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国家“未富先老”,养老金缺口严重;此外,社会“未备先老”,养老机构短缺、作用有限……。
              养老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随着社会的变化,养老问题逐渐被重视,养老政策也在不断调整。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中国的养老保障主要依靠家庭、企业和基层行政; 2015年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让所有老百姓都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1)养老问题逐渐被重视体现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2)运用《政治生活》 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
              (3)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为做好养老工作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 3. “廉”一直被中华民族列入基本道德,是礼、义、廉、耻“四维”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廉”具有丰富的内涵:廉者,不贪、不受;不贪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利。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廉”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观念,不仅掌握权力的人要廉洁奉公,百姓也需要以“廉”修身。现实生活中,“廉”的典范令人们交口称赞,如最美乡村干部、最美检察官、最美法官等群体的事迹广为传颂,净化着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心灵,形成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同时,某些不良现象对“廉风”造成严重冲击,如:有的人一切向钱看,私欲无限膨胀;有的官员腐败触目惊心;有的企业制假售假;等等。
              古人说“廉”就是“有分辨,不苟取也”,强调获取利益要有原则,知道何者“不可为”。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当前弘扬“廉文化”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在“可为”与“不可为”之中进行取舍时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 4. 2015年10月26-29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一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槁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脱贫攻坚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打好扶贫攻坚战。
            • 5. 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到2020年,即“十三五”末,要确保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 6. 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经历如下阶段: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压力,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此后,国家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到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5年10月30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
            • 7. 材料: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确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 8. 材料一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放开两孩生育的背景,是中国人口形势已发生历史性转变,相比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等国,这些变化包括生育率超低,以及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突出、年轻人口占比过低等。

              注:如图中两国左半边表示男性,右半边表示女性。底部的数字单位为千万,中间数字表示年龄段。
              材料二
              俗话说“丈章因时而著,欢策因时而易”。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牛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然后是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登的“进行时”。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依据材料一和图表判断A、B哪个国家可能是中国?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普通二孩”政策将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动态调整的合理性。
            • 9. 2015年12月7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清醒认识列,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G省贫困地区集中在民族地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为此,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科学制定“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大幅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总量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坚持分类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
              (l)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2)结合材料,分析G省省委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措施的政治学依据。
            • 10.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在恩格斯对马克思的上述评价里,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主要观点?
              (2)“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过去是怎样做的?
              (3)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为什么能够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