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改”字以高票当选为“2014中国企业年度汉字”,呼应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期待。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A.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
              B.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
            • 2. 当前,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汽车道德”的出现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3.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述,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深刻阐述了坚持改革开放对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判断的社会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③生产关系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痿的要求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今天大力宣传中国梦、强国梦,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1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5. 在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状况、社会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矛盾,给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这表明:(   )
              A.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的
              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 6.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表明(    )
              A.普通人总是难以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
              B.人们没有掌握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
              C.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着主观意识
              D.利益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就不同
            • 7. 2013年是建党92周年,为集中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中央文明委决定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组织评选表彰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分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五类。这是继2007、2009年评选表彰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后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据不完全统计,本次评选有6500多万人参加基层推荐活动,共提名36000多名候选人。全国活动组委会认真审核了各地及军队系统推荐程序和候选人事迹,报经中央文明委领导审定,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为317名。在 “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党和国家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谈谈自己如何达到模范人物追求的人生观境界。(8分)
            • 8. (13分)
              材料一: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学前教育机构不足而导致“入托难”,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择校热”,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育差距,教学理念陈旧导致创新教育匮乏等。
              材料二: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会议上强调:“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回答我国为什么要“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4分)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坚持促进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9分)
            • 9. 材料一: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国标”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细微颗粒(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检测标准,这也是公众对纳入国标呼声最高的两项指标。公众推动PM2.5进国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82年,我国首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并发布实施,之后先后经过了三次修订。在96年版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PM10被列入控制标准,未将PM2.5列入;2008年,环境保护部启动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第四次修订工作,但在2010年底首次征求意见后,只对PM2.5设立了参考限值,未纳入强制性限值。但相关专家表示,“时机不成熟”是PM2.5未进国标的主要原因;2011年10月,持续的灰霾天气让PM2.5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将PM2.5纳入国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1年11月16日,新国标二次征求意见,首次提出将PM2.5纳入国标,另外一项重要的指标---臭氧8小时浓度也同时被纳入。二次征求意见稿获得了公众“普遍赞同”,并于2011年12月底在环保部常务会上获得通过。
              材料二;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注: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哲理?(10分)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10分)
            • 10.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