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为配合反腐工作,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开展巡视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是发现问题,第二是反映问题,第三是推动解决问题。接受来电、来信,是中央巡视组开展工作的重要渠道。从来电、来信的情况看,大多数都是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也有一部分反映涉法涉诉问题的。对于直接反映领导班子成员的问题的来电、来信,中央巡视组都会直接处理。属于其他问题,包括本地区或本单位领导干部问题的,巡视组建议直接向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信访部门及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或单位反映。中央巡视组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和反映问题,一般不直接处理问题。
              (1)从认识社会的角度,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依据。(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社会各方应如何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9分) 
            • 2.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
              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需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了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20分)
            • 3. 材料一 最近,“美人”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这些“美人”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他们体现了我们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也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材料二 善良为“美”,助人为“美”,奉献为“美”,尽孝为“美”……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人们对“美”又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美有更新理解的哲学依据。 (6分)
            • 4. (12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三次改革与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场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农村正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即农村城镇化。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的三次改革与发展的“浪潮”。
               
            • 5. 2013年是建党92周年,为集中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中央文明委决定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组织评选表彰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分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五类。这是继2007、2009年评选表彰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后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据不完全统计,本次评选有6500多万人参加基层推荐活动,共提名36000多名候选人。全国活动组委会认真审核了各地及军队系统推荐程序和候选人事迹,报经中央文明委领导审定,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为317名。在 “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党和国家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谈谈自己如何达到模范人物追求的人生观境界。(8分)
            • 6. 2013年5月4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在山东潍坊地区,有人置国家法律与
              人民健康于不顾,明目张胆滥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当地农民自己根本不吃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
                     有人认为,“神农丹姜”生长于“人人相害”的伦理土壤中。国内现代农业种植“市场”中,
              离了“农药”就长不了庄稼,不能解决病虫害,农业面临要么就是继续让农药泛滥,要么就
              是农户“破产”的两难选择。作为农业生产者不得不违心违法生产,这是目前科技水平制约
              农业生产没有办法的选择,情有可原。
                     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哲学道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12分)
            • 7. (13分)
              材料一: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学前教育机构不足而导致“入托难”,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择校热”,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育差距,教学理念陈旧导致创新教育匮乏等。
              材料二: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会议上强调:“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回答我国为什么要“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4分)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坚持促进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9分)
            • 8. 材料一: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国标”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细微颗粒(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检测标准,这也是公众对纳入国标呼声最高的两项指标。公众推动PM2.5进国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82年,我国首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并发布实施,之后先后经过了三次修订。在96年版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PM10被列入控制标准,未将PM2.5列入;2008年,环境保护部启动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第四次修订工作,但在2010年底首次征求意见后,只对PM2.5设立了参考限值,未纳入强制性限值。但相关专家表示,“时机不成熟”是PM2.5未进国标的主要原因;2011年10月,持续的灰霾天气让PM2.5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将PM2.5纳入国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1年11月16日,新国标二次征求意见,首次提出将PM2.5纳入国标,另外一项重要的指标---臭氧8小时浓度也同时被纳入。二次征求意见稿获得了公众“普遍赞同”,并于2011年12月底在环保部常务会上获得通过。
              材料二;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注: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哲理?(10分)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10分)
            • 9. 据《半月谈内部版》报道,二位北京客商想在山东沾化县投资3000万元建设大型的纺织项目,因该项目建设要毁占大面积枣园而遭县政府拒绝。该县负责人表示,我们需要招商引资实现GDP的快速增长,但我们决不要破坏生态环境的GDP,更不要砸老百姓饭碗的GDP。全县50万亩冬枣园不但是我们生态立县的根本,更是全县农民的“摇钱树”。目前,沾化不仅利用枣园富了百姓,还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产业结构实现了延伸和优化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说明该县“决不要破坏生态环境的GDP,更不要砸老百姓饭碗的GDP”这一做法的合理性。(10分)
            • 10.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我国民生问题的解决,强调要以群众利益为中心,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发出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部队十万余人立即奔赴灾区,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成千上万志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唱响了抗震救灾的雄伟赞歌.我们要弘扬这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夺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1)从价值观角度分析说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原因。  (10分)

                  (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抗震救灾精神?(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