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2月5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提出“四个有利于”为今后的改革导航:“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这“四个有利于”也是今后确定改革重点的基本遵循。“尊新必成,守旧必亡”。实践证明,改革必昌,不改革必衰。在“四个有利于”引航下,今后的改革,必将更加全面、更加彻底、更加有效。
              请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坚持“四个有利于”的合理性。
            • 3. “众筹金融”,是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社会性网络服务)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向公焱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资金援助,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潮流。2015年4月27日,淘宝众筹的一款39元的小K智能插座实现了超35万人参与、2100万元的众筹金额,成为中国产品众筹参与人数最多、众筹金额最高的项目。一个产品带动一个类目,一个类目带动一群人。
              “众筹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快速融合,是金融制度的革新,是我国生产关系的变革,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业务和法律风险依然存在。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创新,明确监管责任,规范市场秩序,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知识,分析“众筹金融”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作用。
            • 4.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这两年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也迎来了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大修改、大完善期。我国已修改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这将构建起让创造热情竞相迸发、创新动力充分涌流的制度环境,为激发发展活力、鼓励创新创造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修改完善法律的必要性。
            •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 6. 材料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四个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材料二  某同学上网搜索“四个政府”的相关内容,得到以下信息。
              主要背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多重困难和挑战。
              相关内容:法治政府一一强调行政体制改革,致力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服务型政府,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心头。
              (1)运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阐述材料一蕴含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谈谈你对“四个政府”建设的认识。
            • 7. 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经历如下阶段: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人口增长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压力,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此后,国家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到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5年10月30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
            • 8. 材料: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确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 9. 2015年入冬以来,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雾霾天气,PM 2.5大大超标。污染防控形势严峻,环造保护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加快了法制化进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环保法》,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环保法》法律条文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赋予了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企业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强化了环境执法的力度,同时还单独设立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一章,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工作
                  2015年9月1日,《环境保护会众参与办法》正式实施。作为新《环保法》配套法规的《环境保护会众参与办法》进一步为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让全民环保有法可依。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一地或一人很难“独善其身”。每个公民都要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不可或缺。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企业应如何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颁布新《环保法》?
              (3)某网站开设了一个“环保时评”专栏,请你根据给定的材料内容,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内容,以“依法保护环境,必须全员参与”为题,为专栏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
              ①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人,合乎逻辑。
              ②从《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为300字左右。
            • 10.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为了让宪法精神真正走进公民的心中,在首个宪法日来临之际,漳州各地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寒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如普法情景剧、宪法知识讲座、灯谜竟猜、文艺演出等。
              (1)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说明漳州各地上述做法的现实意义。
            0/40

            进入组卷